无字碑只是在昭示武则天深深的无奈

无字碑只是在昭示武则天深深的无奈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离开了人世。

刚刚复辟成功的唐朝君臣赶紧公布了武则天的遗书。因为朝廷不愿意承认武则天的皇帝地位--武则天的这份遗书不叫“遗诏”,而被称为“遗制”。在其中,武则天 宣布了三点“遗愿”:第一,重申自去帝号,自愿做回“则天大圣皇后”;第二,“祔庙”,把自己的牌位放到李唐皇室的宗庙中;第三,“归陵”,即和丈夫唐高 宗李治合葬在一起。

根据武则天的“遗愿”,唐朝君臣很快就将武则天的灵柩葬入了唐高宗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他们为武则天树立了一块石碑,但上面却没有字。

有 人说这是在夸耀武则天的功绩难以用文字形容;有人说这是在骂武则天的恶行罄竹难书;也有人说,这是武则天留下一块无字碑让后人去自由评说。这三种说法都不 对。我们只要看看

饱经风霜的无字碑,再看看它的西边--唐王朝给平庸的李治立的做工精湛的“述圣纪碑”,再联想到武则天在这片陵区的附属地位,就会有所感 悟。

无字碑昭示着武则天深深的无奈。

武则天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渴望权力,到67岁终于如愿以偿。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 个女皇帝。可人们很少注意到,武则天还是中国历史上登基年龄最老的皇帝。这两个“中国之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冲击皇位的过程中,武则天不顾一切,侍 奉过两代君王,出家做过尼姑,还不惜亲手掐死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女儿。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下,武则天的周王朝最大问题是血脉的传承问题。如 果把皇位传给子女,天下等于回到了李唐皇室的手中,而传给同姓的人又意味着将天下交给了血脉之外的人。武则天花了20年时间也想不出破解之道。大臣们用各 自的方式劝告武则天应当将帝位传给儿子,而如果将帝位传给武三思等人,他们就会去供奉、祭祀自己祖父的牌位。到那时候,作为姑母的武则天的地位是尴尬的。 武则天自然知道这样的可能性,但要她将天下拱手还给李姓,自己结束武周王朝,她又于心不忍。

公元698年,群臣奏请武则天召流放庐陵的儿子 李显回京。大臣们的群起请求是对武则天变唐为周的无声而又釜底抽薪的反抗--人心思唐。武则天的心病恶化了。“为什么天下只能由男子来做帝王?”虽然武则 天花了十多年时间来树立女皇的权威,将政治制度涂抹上女性色彩,但最后还是失败了。武则天不得不向朝野大臣妥协,召李显回京,立为皇嗣。

继承人确定后,武则天开始为身后政治格局进行安排。她的设想是武周王朝的政权继续保留,李显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继承武家的天下。所以,武则天开始大力营造武李两家的血脉关系,希望通过联姻将两家命运捆绑在一起。使武氏和李氏能够荣辱与共,武周王朝也就能够千秋万代了。

遗憾的是,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一手提拔的张柬之等人带领武士,闯入武则天的病房,手刃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并逼迫武则天传位给太子。武则天吃惊地看着乱军环绕之中的李显、李旦,只能默默地低下了头。

接 下来的几个月,武则天看着武周王朝的旗帜落下,武氏诸王被降为公爵,看到李唐君臣粉墨登场,而她只能搬迁到上阳宫养病。每隔十天,李唐君臣都来宫中问安, 他们讨论的内容开始涉及武则天的评价以及按照什么规格处理武则天的丧事等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在李唐君臣的心中都已有了答案。他们来找武则天,是希望能 够通过武则天的口,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万般无奈之下,武则天道出了儿子李显和众大臣的希望,并说:“我最后的要求,就是希望你们在先帝陵前给我也立一块石碑,碑上无字”!

标签:无字碑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