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奇案“南北榜案”:明朝时的高考“分区划线”

  高考要放榜了。各个学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抢人大战。状元很抢手啊!其实在古代的科举制也会有很多的状元。但是状元也是分区划分的。下面奇闻网告诉大家历史奇案“南北榜案”:明朝时的高考“分区划线”。

历史奇案“南北榜案”:明朝时的高考“分区划线”

  科举考试,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考试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正因如此,催生了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而此案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波及今日……

  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来自南方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78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被朱元璋圈为主考。

  刘三吾在当时可谓大儒,此人是元朝旧臣,元末时就曾担任过广西提学(相当于教育厅厅长),明朝建立后更是多有建树。明王朝的科举制度条例就是由他制订,明初的刑法《大诰》也是由他作序,此外他还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是今天中国人了解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百科全书。《明史》上说他“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可谓是人品才学俱佳的士林领袖,选择他为主考,既是朱元璋对他本人的认可,也是朱元璋对这次科举的期望。

  然而,刘三吾不会想到,他的一世英明乃至身家性命,都会因为这次科举而葬送。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开始,经一月考核,选出贡士51名,又经三月初一殿式,点中陈安邸为状元,尹昌隆为榜眼,刘鹗为探花。然而,仅仅6天过后,明朝礼部的大门就差点被告状的砸破,大批落榜考生跑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南京街头上,更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短短数日里,整个南京城沸反盈天,一片喧嚣。“科场舞弊”,成了南京百姓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喊冤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奇特。当年会试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街头巷尾各式传言纷飞,有说主考收了钱的,有说主考搞“地域歧视”的。

  朱元璋“搞平衡”,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

  消息传来,明王朝上下震撼,先后有10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朱元璋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考试有鬼。朱元璋本人自然恼怒,穷人出身的他,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贪污腐败,营私舞弊”。

  事件发生仅几天,三月初十,朱元璋正式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这其中有曾经怀疑此次科举舞弊的张信等人,也有以学问著称的严叔载、董贯,还有以“忠直敢言”闻名的周衡、黄章等人。成员的选择上,可谓是做到了公平公正。

  然而,调查小组经过数日的复核,到该年四月末做出的调查结论,再次让朱元璋瞠目结舌: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以考生水平判断,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

  曾质疑刘三吾的张信更惨,因他被告发说曾得到刘三吾授意,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其余诸人也被发配流放。

  结论出来,再次引起各界哗然。落榜的北方学子们自然不干,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们更是纷纷抨击,要求再次选派得力官员,对考卷进行重新复核,并严惩所有涉案官员。然而,震怒之下的朱元璋,却做出了更极端的决定。

  是年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指斥本次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纪善、白信3人为“蓝玉余党”(注:“蓝玉案”是朱元璋彻查的谋反案,受牵连的大多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尤其是抓住了刘三吾10多年前曾上书为胡惟庸鸣冤的旧账,认定刘三吾为“反贼”,结果,涉案诸官员皆遭到严惩,刘三吾被发配西北。

  曾质疑刘三吾的张信更惨,因他被告发说曾得到刘三吾授意,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其余诸人也被发配流放。六月份,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开出了一个更令人瞠目结舌的录取名单: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王朝的科举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从此明朝的科举录取,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这个制度不但此后沿用于整个明清两朝,与今天高考中的“分区划线”,也有异曲同工之意。

  “南强北弱”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朱元璋用“搞平衡”的办法处理了这次震撼明王朝的科举大案,但案件背后的谜团,依然值得深究。深究南北榜案,第一个疑团是:为什么经过两次复查,中榜的依然清一色是南方人,究竟是舞弊,还是“巧合”?

  解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象—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这个现象,从唐王朝安史之乱时就已开始,到南宋时期则进一步扩大。北宋灭亡后,大批的北方文化精英南逃,使南方文化开始了长足发展。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在历经了金朝、元朝几百年的异族统治后,无论经济还是文化,早已大大落后于南方。朱元璋起兵平天下的年代里,彼时中国文化界最富盛名的人物,更是来自于浙江的“浙东四才子”——吴征、刘基、章溢、宋濂。早期创业的朱元璋,也正是因为笼络到了大量的江南文化界名人,才得以迅速壮大实力。

  明朝以前,中国南北方文化教育的先天差距是巨大的,明朝建立后实行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非但没有弥合这个差距,相反则继续拉大。明王朝的教育体制,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就确立了,各地的府学、州学、县学,最早都设立于朱元璋早期的占领地,如安徽、江苏、江南地区,北方大规模重设学府,普及教育,多是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北伐元朝之后,无论从师资水平还是开展程度,比起南方都相去甚远。当然,北方并非无人才,山东、山西两省一直为教育大省,但朱元璋厉行文化专制,明朝早期,北方士子对新政权多持怀观望态度。朱元璋的几度文字狱,遇害者大多是北方文人,因此,许多名士们隐居山林,对明王朝采劝“不合作”的态度。而明朝科举,以“八股文”取士,这种考试方式本身就给南方学子提供了优势。因为明朝科举的实际制定者,正是“浙东四子”中的刘基和宋濂,其考试规范、考试范围、考试要求,更适合江南学子。

标签:历史 奇案 南北榜案 明朝 高考 分区划线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