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七纵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在三国时期,刘备病死后,就由诸葛亮暂时代理统领蜀国。在其管辖地区,经常发生土著民族反叛动乱事件,其首领就是在当地非常有威望的孟获。诸葛亮曾七次擒获孟获但是每次还是将其放了,诸葛亮七擒七纵的目的是什么呢?

孟获

  公元222年,蜀汉皇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这是刘备的最后一战,因为仅仅不到一年之后他便因病去世了。益州郡的地方豪族雍闿趁机杀死太守正昂,又将新任太守张裔绑架到东吴,号召南中地区的益州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起兵叛乱,共同反抗蜀汉政权的统治。
 
  作为当时南中地区的大姓豪强,孟获在当地土著和汉人中颇有威望。雍闿要想在南中反叛成功,就必须得到该地少数民族的支持,但当时的各部酋长都不服从雍闿。雍闿无奈,只得以重金和封官许诺招揽孟获,让他负责游说各部族的酋长。
 
  孟获是个长袖善舞的少数民族首领,他欺骗各部族酋长说:“朝廷想要向我们南中地区征收黑狗三百头,这些狗连胸前的毛都必须是黑色的;还要集齐螨脑三斗和三丈长的断木三千根,你们拿得出来吗?”黑狗、螨脑本来就难找,断木本身质脆易断,几乎不可能长到三丈长。当地土著都十分相信孟获的话,认为蜀汉政权是要故意为难压迫南中的老百姓,便纷纷加入了雍闿的叛军。
 
  蜀汉丞相诸葛亮得知南中叛乱的消息后,考虑到一国之君刘备刚刚逝世,便决定先安定国内民众、蓄积粮食,又派官员查清事件、做好备战工作。与此同时,诸葛亮还令人给雍闿一连写了六封信,挑明了起兵反叛的严重后果。没想到雍闿只回了一封信且措辞傲慢无礼:“我听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在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势,自称天子的人都有三个之多,真是我又疑惑又害怕,实在是不知道该归顺哪一个啊。”
 
  事已至此,平定南中叛乱刻不容缓。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完成此事。他采纳参军马谡的建议,兵分三路讨伐叛军:西路是诸葛亮亲自率领的主力大军,自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讨伐高定;东路是马忠及其部将,由僰道出发进攻牂柯郡,打击朱褒;中路由李恢带兵,从平夷攻向建宁。三路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先是李恢率中路军深入昆明,大破益州郡叛军;而马忠则在且兰顺利打败朱褒,与李恢军顺利会师;诸葛亮的大军则在到达越巂郡后数战皆胜,最终成功斩杀高定,与其他两路大军如会合。三路大军以迅猛之势直捣孟获老巢,准备与孟获展开最后的较量。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诸葛亮深知孟获在南中地区的权威和势力,便想活捉孟获并迫使他归顺,最终达到让该地区少数民族归顺的目的。五月,诸葛亮率领大军渡过泸水,在峡谷地带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二将与孟获正面相遇,二人假装不战而逃,引诱孟获深入埋伏,再由张嶷、张翼两路军队封住峡谷入口,王平、关索回马夹攻。
 
  孟获招架不住,很快便被魏延生擒活捉。然而孟获心里很不服气,他愤愤不平地对诸葛亮说:“是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们的奸计,这怎么能叫人心服口服呢?”诸葛亮笑而不语,只是陪着孟获一起骑马在军营外转了一圈,让他看清蜀军的营垒和阵容。
 
  下马之后,诸葛亮又问孟获:“你觉得我们的兵力如何?”没想到孟获仍旧态度傲慢地答道:“这有什么了不起,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你们的兵力强大,而是因为我没有探清虚实。今天应该感谢丞相让我看清了你军的阵势,充其量也不过如此,不如你先放我回去,我们择日再一决雌雄!”诸葛亮听了孟获的话,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爽快地将他放走了。
 
  孟获狼狈地逃回自己的部落,很快便重整旗鼓,向蜀军发动了又一次疯狂的进攻。然而他本就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完全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最终结果也只能是羊入虎口,再一次被诸葛亮活捉。耐心开导孟获之后,诸葛亮再一次将他放走。
 
  孟获回到部落中,竟对弟弟孟优夸下海口,说自己已经完全摸清了蜀军的军情,让弟弟假装投降,领着百余精兵去敌营献宝示好,借机杀死诸葛亮。这个形同儿戏的计策当然没有逃过诸葛亮的眼睛,他命人事先在酒中掺入蒙汗药,并以这些药酒款待孟优一行。
 
  当天夜里,孟获信心十足、踌躇满志地率领三万士兵冲入诸葛亮营中,却发现帐中无人响应,原来孟优所率领的一百多名精兵全都烂醉如泥。魏延、王平和赵云带兵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围攻过来,孟获的军队一败涂地。成为光杆司令的孟获只得一个人落荒而逃,还未逃至泸水便被马岱截获,第三次被押送到诸葛亮面前。孟获仍不服气,将这次失败归咎于弟弟饮酒误事。于是,诸葛亮再一次将孟获放走。
 
  此后,为了打败诸葛亮,孟获又是借牌丁兵,又是向秃龙洞洞主求援,又是请木鹿大王助战,却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将孟获擒了又放、放了又擒,这个缺乏心计、傻得可爱的粗勇首领却始终不屈不挠。
 
  最终,孟获第七次向诸葛亮发起挑战。这一次他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兵,决心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虽然这些藤甲兵号称刀枪不入,诸葛亮却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他将装满火药的战车点燃,受惊的马匹便牵引着这样的“火车”冲入藤甲兵的阵营之中,孟获引以为傲的坚固之师顿时死伤无数。
 
  就这样,孟获第七次被诸葛亮生擒,终于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颅。
 
  早在一开始,诸葛亮就为平叛南人定下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基调。相比用武力进行奴役,让民心自动归顺更显得技高一筹。因此,与其说诸葛亮是在不厌其烦地擒纵孟获,不如说他是在步步为营地俘获人心。
 
  第七次交手之后,诸葛亮仍打算放掉孟获,不料孟获这次反而不肯离去,他心服口服地对诸葛亮说:“你代表着天上的神威,我们南中百姓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反叛了。”
 
  不久,孟获在滇池与诸葛亮订立盟约,又升任为御史中丞。
 
  成功平定南中之后,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重用地方势力,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并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这一地区果然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
标签:诸葛亮七擒七纵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