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形成原因 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

湖泊是由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它水域比较宽广,并且换流缓慢。在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湖泊与河流不同,它的换流异常缓慢,又不同于海,因为它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比如按湖水排泄条件分外流湖和内陆湖。按湖盆成因湖泊可分为构造湖、火口湖和冰川湖、堰塞湖等。按湖泊热状况分热带湖、温带湖、寒带湖。按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中营养湖和贫营养湖.按湖水的含盐度分淡水湖,含盐度在0.1%以下;微咸水湖,含盐度在。0.1%-2.47%之间;咸水湖,含盐度在2.44%一3.5%之间,盐水湖,含盐度大于3.5%。

湖泊的形成原因_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


    构造湖 如青海湖

    陆地表面因地壳位移所产生的构造凹地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征是坡陡、水深、长度大于宽度,呈长条形。按地壳运动的性质分为褶皱湖和断层湖两大类。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即为断层作用所致,长750公里,宽85公里,最大水深达1620米。世界上构造湖群最集中的地区是东非大裂谷,坦噶尼喀湖(深1435米)和马拉维湖(深706米)均位于此。中国主要的构造湖是云南省的滇池和洱海。

湖泊的形成原因_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


    火山口湖 如湛江湖光岩

    死火山口积水所成的湖泊。火山喷发、熄灭后,冷却的熔岩和碎屑物堆积于火山喷发口周围,使火山口形成一个四壁陡峻、中央深邃的漏斗状洼地,集水后成为火山口湖。一般多呈圆形,面积小而深度大。中国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顶的天池即为著名的火口湖,面积9.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373米,湖水从破口溢出,成为瀑布。有的火口湖在形成后又发生火山的重新喷发,新的火山锥或岛屿就在湖中心出现,如美国俄勒冈州的克莱特湖。

 湖泊的形成原因_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

堰塞湖 如黑龙江五大连池

    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常由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冰碛物、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流动的沙丘等造成。中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和镜泊湖均系火山熔岩流阻塞而成的湖泊,前者形成仅200多年历史,1719~1721年老黑山、火烧山两个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流堵塞了原讷莫尔河的支流白河,迫使其东移,从而形成由石龙河贯串的五个火山堰塞湖。后者是第四纪玄武岩熔岩流截断了牡丹江的出口,形成了面积95平方千米、最大水深62米的镜泊湖。1942年台湾省阿里山两次山崩,在嘉义境内形成的堰塞湖水深达160米。因堰塞湖多形成于河道上,故规模一般不大,外形较狭长。

湖泊的形成原因_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


    海迹湖 如杭州西湖

    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其中最常见的是泻湖(lagoon),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有的泻湖保留有高潮时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中国台湾省的高雄港即为典型的海成泻湖。还有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泻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湖泊的形成原因_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


    冰蚀湖 如新疆喀纳斯湖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湖泊。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顺谷地向下游移动时,本身常挟带大量碎屑物,可磨蚀地表,使其成为凹地,或改变已有的凹地成为湖盆,在冰川融化后,出口为冰碛物所堵塞,积水成湖。按形成部位的差别,科利特(L.W.Collet)于1923年把中欧阿尔卑斯山的冰蚀湖细分为:冰川尾谷湖,冰川挖掘湖,冰斗湖,悬谷湖和羊背石间的湖沼等次一级类型。冰蚀湖在北欧、北美分布广泛,这里曾为大陆冰川所覆盖,冰川退却后留下许多冰蚀湖。阿尔卑斯山和中国青藏高原的许多湖泊均是山谷冰川形成的侵蚀湖,如著名的瑞士日内瓦湖。

湖泊的形成原因_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


    潟湖 如广东品清湖

    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与海洋隔离而形成的湖。潟湖是由堆积作用形成的,但由于堆积作用的强度和时间不同,有的潟湖仍有水道与大海相通,或在高潮时与大海连接,而另一些潟湖则与外海完全隔绝,并逐渐变为淡水湖。堆积作用如果持续不断,潟湖甚至可以被淤积成为沼泽潟湖或海岸平原。有些地学专家认为太湖、西湖等中国著名的淡水湖就是与海完全隔离的古潟湖。地质时期的潟湖常是盐类矿床、煤炭、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重要资源的产地。

 

 

标签:湖泊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