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记载可不可信 让人质疑

牧野之战记载可不可信_让人质疑

你了解牧野之战吗?根据《史记》、《逸周书·克殷》、《逸周书·世俘》、《尚书·武成篇》史书记载,周武王伐商,集结各诸侯的军队向朝歌进发,而商纣王在甲子日才发觉周军来攻,由于商军主力在东方征伐东夷,国都空虚,只得临时武装奴隶,加上国都的少数守军,一共出动70万开赴距离朝歌70里外的牧野去迎击周军。由于殷商奴隶对商纣王非常痛恨,全部倒戈,商朝军队顿时崩溃,周军阵斩商军18万人,生俘33万人,“血流漂杵”。甲子日黄昏,周军就攻入朝歌,商纣王自杀,商朝灭亡。
仔细推敲一下史书中的记载,其中破绽巨大。
其一,以商朝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人口,仅朝歌一城的奴隶是否可能有70万那么多,就非常值得可疑。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战俘绝大多数都杀了作为人牲,极少量养起来转化为奴隶(用于从事养马、打猎之事,用于农业生产的则绝少)。而商朝杀人祭祀是件神圣的事,必须严格记录在甲骨上,专家们统计了所有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发现累积人牲总数为13052人。250年中,商朝俘虏的大部分战俘都用作人牲,总数也不过万人,而少部分转为奴隶的战俘,在牧野之战之时,仅在朝歌就达到70万,简直无法置信。
其二,从军事角度来看,商纣王在1天之内临时武装动员70万奴隶出发迎敌,这根本不可能。
周军来攻,对商纣王来说是骇不及防的突袭,事先毫无准备,也不可能进行事先的动员和准备。根据史书上的说法,商纣王临时召集了在国都的70万奴隶,从发布命令,召集70万奴隶,并给他们发给兵器(奴隶是绝对不可能有随身武器的,而史料记载奴隶们都倒戈相向,可见奴隶手中有武器,这些武器必然是商政府发放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必要的整编,集队,基本号令训练,这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好的,更何况还要加上70万人从朝歌开赴70里外的牧野的时间。
别说在殷商时期临时动员奴隶,哪怕是现代,有预先制定国防动员计划并每年进行演习训练的国家,要动员70万预备役人员参加战斗并发给他们武器,将他们编入相应部队并进行最基本的训练,也不可能在1天内完成。
其三,商军半天行军70里开赴战场,周军与商军大战后当天又驱驰70里在黄昏即攻占朝歌,两军在12小时内行军140里,是绝对不可能的。
别说商朝时期的军队,就说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撤离徐州,是有准备的行动,30万机械化部队撤退,也弄得鸡毛鸭血,混乱不堪。20世纪的号称精锐的国民党军机械化部队30万人撤退尚且如此,3000年前临时武装的70万奴隶,居然能井然有序地在半天内完成领取武器,集结开赴70里外的战场的军事行动,真是不可思议。
解放前我解放军的组织能力和行军速度举世知名,随便举3个最高速度的例子。最快的是1945年冬8团(后改番号为解放军1军1师1团)36小时赶360里从归绥赶到包头;其次是飞夺泸定桥的1天240里;再次是华北清风店战役,解放军24小时赶了200里。先秦时期的临时召集奴隶部队,早上临时召集,集结整队,赶赴70里外战场,与周军大战一场后,获胜的周军又行军70里,在黄昏攻克朝歌。半天时间,商军召集整队开赴战场,周军战胜并攻占朝歌。不算商军的集结时间,两军交战时间,光从早上到黄昏,一来一去这140里路就远超解放军的行军速度,谁还敢信这个史料?
比较完现代后,拿距离牧野之战较近的历史事实来比较:牧野之战后几百年的战国前期,经济最为繁荣的魏国,其精锐部队“武卒”,半天能跑一百里,已经算顶尖部队了。而商朝临时征集的奴隶,半天时间中扣除召集、集结、整队的时间,居然也能跑70里?孙子云:“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厥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在先秦时期,一天跑100里都要有90%的部队掉队,半天跑70里居然临时召集、对殷商满心仇恨的奴隶能赶到战场,还有“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的阵容,也实在太扯了吧?
其四,甲骨文记载中商朝军队最大一次军事行动,发生在商朝武力最强盛的武丁时期,商王武丁和王后妇好各领一支军队对付北方的蛮族,也不过出动万人,牧野之战时,商军主力全部在东夷作战,居然还能通过武装奴隶出动70万军队,简直是天方夜谭了。
在商朝最大一次军事行动也只出动万人的情况下,在商军主力全在东夷作战的情况下,商政府居然能在首都囤积70万人能够使用的兵器,简直不可想象。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国家有可能为他预备70万件武器吗?而且当时商军主力还在东夷,他们本身就携带了大量兵器。须知,在商朝,铜可是非常贵重的金属,70万件青铜兵器,就要有200吨青铜铸造,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的财富,而且铸造他们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即使有这个物力、人力、财力,这些青铜不拿来铸鼎之类重器,全用来铸兵器玩?难道商纣王的祖宗预料到会有牧野之战这一天,事先为他们的子孙准备了70万件兵器?
其五,史料中互相矛盾的地方非常多,在同一本《逸周书》中,一方面说70万商军大部倒戈,这样周军应该胜利得非常轻松,理应“兵不血刃”才是,怎么在同一本书中,又成了斩首18万,生俘33万,以至于还因此发明了一个成语“血流漂杵”呢?“血流漂杵”的结果,像是一场70万奴隶倒戈的战争吗?
由此可见:历史上许多记载看上去言之凿凿,其实仔细一推敲都明显可见是伪造或夸张的,就好比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一较真谎言一戳就破。考古发现的才是硬史实,文献记载只能算软史实,不要盲信。

牧野之战记载可不可信_让人质疑
附言:
再举两个殷商历史文献中的明显错误来说明问题:
1、史书上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7年后返回西周,然后发现姜子牙并重用,逐步开展反商活动,在灭商前夕去世。但考古资料和他完全不符。
1977年出土的纣王时期的殷商甲骨文记载:“贞:王其拜又大甲册(上册下口)周方伯”(商王礼拜太甲,祈祷保佑,杀周方伯祭祀)。
此处的“册(上册下口)”是宰杀后摆好的意思,而非册封的意思。可见周文王在历史上被商纣王抓获后,不是在7年后被释放,而是被宰杀并烹饪后,作为珍贵的高档祭品用来奉祭给商朝第四代君王太甲。
此事还有《泰誓》文献可疑佐证:武王:“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周武王声讨商纣王,干吗拿他父亲无辜当成借口,就是因为在《左传》提到的“纣为黎之商”和《尚书》记载的“西伯既戡黎”这一场商周大战中,周文王兵败被俘,被烹饪后献祭,死于非命且尸骨无存。故周武王在出战前的誓言中专门提及此事,用来引起军队愤恨,借以鼓励士气。
2、伊尹放太甲,在文献中被标榜成贤臣经典。可是根据竹书纪年,典型的是一场权臣夺位,废帝翻盘的政变。(有人说伊尹在后世被商王祭祀,可见他没有被清算。其实不然,多尔衮在顺治朝被清算,不妨碍他在乾隆朝被翻案,被表彰)

标签:牧野之战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