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可以证实关羽是路痴?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可以证实关羽是路痴?

南京一教授还原三国300多幅古地图 再现《三国演义》部分虚构情节地理方位混乱

正常路径 一路向北

关羽既然要到河北投奔刘备,那么就应该是:离开许都——直驱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或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渡过黄河

实际路线 折腾千里

然而,书中却让他:先过东岭关(虚构地名)——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应为白马)过河……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三国演义》中经典桥段可能是虚构的。位于南京的三江学院历史与文化地图研究会近日成立,研究会主任许盘清教授痴迷于绘制历史地图。他翻遍古书,还原了三国时期古地图300多幅。经过对比,许盘清教授认为,《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经典桥段地理方位混乱,应是虚构情节。

是虚构还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可以证实关羽是路痴

“过五关斩六将”

地理方位太混乱

许盘清教授说,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层面,文学重在塑造人物典型,但演义小说毕竟不是完整的历史,不能完全站在史学的角度评价真实性。

就《三国演义》故事本身而言,如“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当年诸葛亮27岁,讲的是历史;而“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则为虚实相杂,一方面要照顾历史,另一方面又要突出人物和情节。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打黄盖、草船借箭、连环计、借东风、火烧战船、智算华容等等,经过戏剧化的演绎,千百年来早已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并由此产生出许多成语,影响深远。实际上,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大半是艺术虚构,或是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过五关斩六将”是书中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许盘清教授认为,罗贯中为了表现关羽不辞艰辛千里寻兄的忠贞之节和义勇之慨,虚构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让他先赴河北,再折回汝南,这在小说艺术上是允许的。问题在于,由于历史地理知识不足,虚构有一个相当大的漏洞——地理方位混乱。

按照情理,关羽既然要到河北投奔刘备,那么,他离开许都之后,就应该向北,直驱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或者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渡过黄河,即可进入冀州境内。然而,书中却让他先过东岭关(虚构的地名),接着突然莫名其妙地折回西北,跋涉四百多里,走到洛阳,白白绕了一个大弯;然后才折回东方,经过汜水关(即《演义》第五回写到的虎牢关)、荥阳,最后再到达滑州(应为白马),从那里过河。这样的路线,犹如一个大“之”字,让人物来回折腾,行程将近千里,完全不合逻辑。

判定

比照《三国志》《后汉书》等

《三国演义》仅有“六分真”

许盘清教授又是如何得出《三国演义》仅有“六分真”的结论呢?许教授表示,《三国演义》总共一百二十回,他将每一回中的每个故事情节与《三国志》一一比对。后又与《后汉书》、《晋书》等进行比照,总结发现《三国演义》中符合史实的情节约占63%。其中诸葛亮的虚假成分是比较多的;其虚构部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神化诸葛亮;其二,丑化曹操、周瑜;其三,对晋的丑化。

许盘清完成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的文本对照后,绘制了300多幅地图,把三国时期发生的大战役、大事件,一一表现在尺幅之中,引人入胜,使读者如同置身当年金戈铁马中。

这一科研成果,以《三国风云地图说》出版。许盘清推出《三国演义·地图珍藏本》,150多处战役、局势、变迁、地理、地势要点位置,插配了相关150多幅地图,大大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

揭秘

“怪教授”花费上百万 跑遍全国收集古地图

年过花甲的许盘清(上图)痴迷于古地图研究。他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被子等生活用品,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基本都花在研究上,他灯火通明的办公室成为校园一景。而他的传奇经历,更让人敬佩。在2000年前,许盘清开办一家私有企业,效益不错,七八年下来家里有了上百万存款,还在仙林买了一幢别墅。但痴迷古图的他,干脆回家当个“专业绘图工”。

被媒体称为“怪教授”的许盘清,在办公室有一个房间专门收藏古地图和古书。这些古书都是他跑遍全国花钱买来的。百万积蓄就这样散尽了,最后连房子也卖了。他笑言:“做喜欢的事情,一切都值得。”

2003年,许盘清用八年时间策划、设计与编制的《史记地图集》正式出版,该书在历史地理学界引起了轰动。在此之后的十多年里,许盘清还陆续完成了《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地图集。在绘制这些历史地图时,许盘清不只是查阅古代文献,还多次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现场考察。

“草根专家”许盘清的研究得到了海内外专家的肯定。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许多高校的研究者都与他联系,探讨学术。2008年,许盘清受聘担任了三江学院历史地图研究中心的主任、教授。

去年,许盘清主持了南京大学出版社委托的《南海文库数字资源地图库检索、存储、反馈平台开发》项目;还主持了与国家海洋局合作的项目《越南岛屿沿革详考与古Pracel》、《越南提出“黄沙”所对应于今天的地理位置》。

有一说

历代宰相

西安、临沂最多

类似的内容,在许盘清用电脑制作的历史地图中还有很多。他还绘制了司马迁的名著《史记》的近千张历史数字地图和“中国历代宰相分布图”。

从夏代的宰相关龙逄开始,一直到清末,跨越4000年的历史中,前后一共有600多名“宰相”。把所有宰相都画在地图上,许盘清发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历史上西安宰相最多,前后一共有17个。其次是山东临沂,出了14位,而且他们全姓王,几乎全集中在南北朝。

其中:江苏的镇江往东,宁波以北上海以南这样一个小三角形中,出了80多位宰相;另一个是两京地带,西起陕西武功,东到河南温县,出了70余位宰相。而明清时期,“宰相”多集中在苏南。南京历史上只出了一个宰相,就是秦桧。据扬子晚报、南京晨报

聊一聊

《三国演义》中的地理问题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三国演义》将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完美结合得无与伦比。它不仅是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表述当时地理环境的杰作。书中描写的故事行迹,东到江浙,南临湘南,西至甘肃,北抵辽东。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一部古典小说可以望其项背。但是,书中大量存在的“地理问题”也使得其他名著“望尘莫及”。

例如,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正文中写得并不清楚,南朝宋裴松之注释时,引用了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汉晋春秋》的记载:“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然而,《诸葛亮传》收录的《出师表》中,又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数语。

正是因为地理历史知识不足,罗贯中在写作《三国演义》时,对诸葛亮的躬耕地写得有些含糊。

《三国演义》问世三百多年之后,清代襄阳人顾嘉衡到南阳就任知府,襄阳人、南阳人都要他给个说法,这是一个两难问题。怎么办呢?于是,他在南阳卧龙冈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标签: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