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毕业多年现在月薪8000元,你咋看?

分析_毕业多年现在月薪8000元,你咋看?

  当他和我说,只是把书翻了一遍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过不了的。

小越所在的英语教育培训机构是一家还挺有名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对于老师的要求早就有一套系统化的考核标准。

做一个少儿英语的老师,不仅仅是考核老师的英语水平,还要考虑老师在上课时对于孩子的调动能力和整体的气氛调节能力。

小越做的,只是机械的去背了一段课文中的例子,根本没有去研究作为少儿英语老师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可想而知,失败是当然的。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一年。大概是这次失利给小越的打击有点大,没过多久,他就从这家教育机构里辞职了。

后来,我知道的是,他在广告公司里找了一份AE的工作(客户执行),但干的也不久。毕业后的 5 年里,小越换了 4 份工作,平均每一份都坚持不了 1 年。

听他说的越久,虽然感慨其异地拼搏的不易,但也越发觉得这些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仔细想想,在我认识他的这 5 年里,至少从我的观察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而这些行为,往往是成为职业发展中重要的绊脚石。

一、下班时间决定你的职场未来

如果说上班时间大家都是 8 小时的同一起跑线,那么下班后你做的事情往往是你拉开和其他人差距的关键点。

我问小越,工作之外的时间,你有试图去提升自己吗?

小越有点无奈的说:平时工作已经觉得挺辛苦了,公司离家又有 1 个多小时的车程,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再去看其他东西了。

听小越的话,想起自己 5 年前为了出国考学,每天下班 9 点到家还要继续学习 2 小时,周末几乎都被学习排满,大半年的时间考过GMAT和雅思。临近申请季,又自己一个人忙选学校,忙写申请信,准备各种繁琐的资料。虽然那个时候每天过的焦头烂额,但内心却无比的充实和安定。当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手的时候,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那时候的经历教会我一件事情:努力这件事,没有捷径。

我不是一味鼓励加班的行为,也不是要扼杀个人的自由时间,但是看看周围那些你在事业上羡慕的朋友或同事,几乎没有人下班后的生活都是充满游戏,看剧,喝酒吃饭和逛街的吧?

想当年,你们两个在同一个位置拼搏,你把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他回家学英语,学excel,学ppt,学写作。

当有一天,老板需要有涉外工作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谁?有报告需要写需要做的时候,第一时间会想到谁?

你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什么地方,你就会收获什么。下班后过度消遣,你收获的就是空虚、焦虑、堕落;利用非工作时间学习,你收获的则是持续的进步、成功和喜悦。

当你一直被老板需要时,你就会变成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这就成为了你的工作竞争力。

二、对待事情的态度,只有抱怨

小越绝对是朋友圈的活跃分子。但是他的朋友圈状态在我微信里是不可见的。原因很简单,他的朋友圈,太多抱怨负能量了。

除了偶尔发一些热点新闻痛骂社会,小越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发一些关于工作的负面话,典型的如:

  当老板久了,不知道员工的死活

要是我有钱,我现在就想辞职走人

为什么我要加班,卖命了也不看到好

某些同事请自重

试问:如果你每天看到的是这样的话语,你会觉得他可以把工作干得好吗?

工作是领导分配的,但能力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不要以完成任务的标准工作,而是以长本事和涨知识的心态工作,这样你会发现,你是在领着工资学习,不仅成长更快,而且更开心。

细问这些抱怨的背后,无非就是工作中的一些小摩擦。

而这些小摩擦,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有 5 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来说,是完全可以自我消化和解决的。

别轻易说不会、不懂、不行,牛人都是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成长和进步的。一开始不会没关系,但总说不会就没人再给你机会了,别老把自己当新人看。

遇到工作中的不顺,记住:要么解决它,要么离开,要么反抗。抱怨,是其中最无用也最无能的方法。

三、害怕担责任,成为不了职场精英

其实在 2 年前,小越有一个升职的机会。那时候他在一家创业公司里做项目专员 ,公司因为业务发展,想要在天津开一个办事处,领导想让小越带两个刚毕业的应届生一起去开拓新市场,小越想都没想,几乎一口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小越觉得,他要开始负责开拓公司的新市场,那一刻,他有点怕了,怕做不好,怕业绩不达标。况且天津这么远,这份工作吃力不讨好,还是算了吧。

结果这个被小越轻易放弃的机会被公司一个刚毕业 1 年的同事主动接手;没过 1 年,因为表现优异,那位同事成为公司最年轻的管理层,月薪更是比小越多一个零。

职场上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苦劳就是无效劳动,一切没有产出的努力,都是在浪费资源。再能吃苦,创造不了价值,在公司眼里都等于零。

这个时候的小越才意识到,但已经是后悔莫及。

然而,在我看来,小越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

后记:

在职场上,不敢挑战自己,永远守在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人最终都是要被淘汰的。你想得到成功后的喜欢和光环,但却害怕承担有可能的失败和风险,这是极其可笑的。哪怕试了失败了,至少你学习了过程,取得了经验。

谈话的最后,小越让我给他出出主意。

我想了下,告诉他,要计划下一步,首先要对自己所有过去的工作历程做一个回顾,包括自己擅长做的,不擅长做的,想做的,不想做的,以及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一一复盘,再结合现在的状态和实际情况做好下一步规划,这个规划可能是重新定位,可能是再学习等等。永远别嘲笑努力,持续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80% 的人都没有这种能力。

工作经验不是指你一件事情做了多久,而是指,你用了多久的时间,去思考、优化、改善它。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都是在靠惯性推动,不再去精进优化每一个环节,如果每天都能更严格一点,一天比一天好一点,你慢慢就能进化成这个岗位的顶尖高手。

但前提是,如果不能从之前的经历中得到点什么教训,那么做再多的规划也只是纸上谈兵。

不论是 80 后还是 90 后,职场危机并非你人到中年时突然出现的,而是在你毕业两三年时就埋下了种子。

毕业后初入职场第一年,新入一个行业,一切都是新的,你充满好奇,充满干劲,充满希望,也满满的成就感,因为那是你从零到六七十分的过程,你每天都觉得自己在快速成长;

职场第二年,没有那么多好奇心了,但因为惯性,很多人还能保持学习,然而从 70 分以后的进步你就很难每天感受到了;

职场第三年,很多人没了好奇心,没了成就感,进步开始停滞,甚至怀疑自己,从此就是步入平庸的开始,也是职场危机的开始。

工作两三年后,要努力保护自己的好奇心,逼自己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比昨天好一点点,哪怕仅是一点点。

要经常想象自己站在五年后,然后问自己:你是有五年经验,还是一年的经验重复用了五年?

小越听我说着,好像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