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什么是 泡沫下的缩影:月薪2万

分析什么是_泡沫下的缩影:月薪2万  你有没有发现,有一句高频的甩锅金句叫“这行业不行”。

我最近一次听到这句话,来自一位五年换了6份工作的人。刚转行线上服务业的他,滔滔不绝举了许多例子:

“你看以前纸媒多风光?报社广告费动则上亿。现在呢?”

“前两年共享单车火成啥样啊,没多久就缩水得一塌糊涂。共享经济一转眼就萧条了。”

“我以前邻居做汽配,累死累活没几个钱,制造业能有什么前途?”

嗯,这年头无数文章不厌其烦地教导你,不是你不行,是你的行业不行。咳,说的好像只要换赛道、按下“Restart"按键,就能扶摇直上一样。

时间一久,它偷偷变成一块伪·免死金牌。

哪来什么一马平川的“躺赢”行业啊?多少号称月薪两万的工作,还不照样被人轻而易举地做成月薪2K?

01

踏入行业,不过是个起点。没有哪个“好的行业”能永久照明,真正点亮前程的是你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态度。

我一远房亲戚,前几年在房地产公司做营销策划。她团队所负责的项目,每平方均价接近10万,这价格别说在二线城市,就算在一线城市也算高端住宅。

房地产过去5年,堪称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

据亲戚说,外地买房团有时一出手就是3套、5套甚至十来套团购。卖得很夸张,夸张到有阵子他们招聘海报都敢打出“工资+奖金,最低2万/月”的slogan。

市场如火如荼,亲戚却大吐苦水。

“策划方案改了3版,真受不了”

“活动那么多,忘记通知一个合作方有什么大不了?”

“营销活动结束后居然还要提交总结,以为我们有多闲啊?!”

今年初以来,乘着东风的房市,又开始跌回凉凉的尘埃。

房地产公司人员缩减,上司开门见山地给长期考核垫底的亲戚两个选择:

  1、留在原岗位,只有基本工资和微乎其微的奖金。

2、转行政岗,虽降薪但收入至少不那么难看。

亲戚愤懑难平,最终不得不选了后者:成了20余人团队里唯一“被转岗”的人。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行业浪潮此起彼伏,潮起时,再怎么良莠不齐都能风光无限;潮落时,第一时间洗刷掉的就是价值注水、满身虚高泡沫的人。

02

其次,同个行业里,牛逼的人都相似,出局的人各有各的姿势。

没热情、不动脑、缺态度、不专业…你不会想到,最初两个背景差不很多、薪资差不多招进来的人,往往将走向迥然不同的AB路。

电商公司的前同事R小姐,挺有感触地说过一件事。

曾招来两位运营助理,悠悠和小芒,分别负责两个平台的运营数据分析。没两个月,差距逐渐浮现。

悠悠做得中规中矩,永远三部曲:后台取数据贴到EXECL+各项合计+相比昨天增加or减少比例。

小芒一开始先按照主管交代的做,几次后,她提交的内容逐渐多起来,包括一些领导没要求的范围。

比如,什么商品上架销售速度最快、哪种品类卖得最好、每天峰值出现在哪几个时间段…某天小芒发给领导一份针对类型细分的用户画像,领导喜出望外之余,特意开了一节内部课让她分享自己整理运营数据的心得。

转眼半年过去。

R小姐至今对悠悠写在半年总结中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工作没有挑战性,无法发挥个人价值。”这句话果然引起领导重视——公司正准备使用新的货品管理系统,悠悠做的一切几乎可由代码实现,而且更高效、更准确、更不费力。

一步步边缘化的悠悠,不到一年就离职了。

悠悠所在的行业OK,岗位OK,公司发展得也有声有色,可无脑被动的工作方式生生把她弄废了。

分析什么是_泡沫下的缩影:月薪2万

03

有人总喜欢问,能力重要还是态度重要?行业重要还是岗位重要?

都!重!要!

有能力没态度or没能力有态度,不一样把事情搞砸么?

行业再朝阳、岗位名头再响亮,你个人没长板无法立足,不也照样混不下去?

日本动画大师川尻善昭在《x战记》中说:“人只会看到自己想看见的东西,只相信自己的希望相信的东西。”

你看到谁谁谁在A行业风生水起,在B行业平步青云,在C行业吃香喝辣,懊恼一拍大腿,“我就是选错行了啊!不然我也开挂了!”

无论哪个行业,站在金字塔尖的都不过10%。

你看到的一切,都是无数项你看不到的因素,包括别人的天赋、汗水、蜕变、机遇等等交织而成的结果。

04

必须承认,春光明媚的领域,肯定比秋风瑟瑟之地有希望的多。

但它就像一张空白支票,能写多少数字,笔终究握在自己手中。你可能硕果累累,也可能空手而归。

决定性的一笔,只能由你亲手写下。

更何况,甩锅没卵用。如果你打从心里觉得,周围同事都是啥玩意儿啊,笨的笨,low的low,挖坑的挖坑,那请先想想自己是怎么掉进狼窝,又为何依然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待着?

干嘛不再抢救一下?

抢救方式1:使用“多选解题模式”

得心应手的事,最好别做太久。就算做同一件事,也请试着用新方法或不同方法解决。

前几天组里一个程序员说,“这逻辑我以前都这么写!”项目经理毫不客气丢了句:“写算法也有高效和垃圾之分,你打算就这种水平一直写下去?就不动脑想想能不能更好?”

确实如此——更多解题思路,就意味着视野半径愈发广阔。

抢救方式2:定个小计划

你哪怕每周跑一次步、每天学10个单词、每月看一本书,稍微定个小目标,精气神都将焕然一新。

有句安慰名句叫“随其自然”。坦白讲,我从来不相信以顺其自然的态度能做到多么可圈可点。当然,99%的人抱着“大家都是这样啊”、“差不多就行了”的念头,很正常,但如果你想成为那1%,主动性和目标感都是必要条件。

乘坐高大上的行业快车,固然是好事,只是如果你没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容易在渐行渐远中彻底迷失自己,哪天猛然惊觉:

“这车往哪儿开啊?我到底要去哪儿啊?!”

最关键的永远是人。

你还年轻,气象万千,别做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