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才明白:人到中年“快马不加鞭”

 

四十五岁才明白:人到中年“快马不加鞭”

 

看罢央视马年春晚,吃过元宵夜的汤圆,马年春节就算彻底过完了。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骑上马”、踏上新征程的时候了。

我骑上马,手中拿着马鞭,却还有些迟疑不决。

我在犹豫什么呢?

我在想,马年骑马,能否不加鞭呢?

马年是个让人急躁的年份。春节期间的短信,满眼都是“马上发财、马上买房、马上结婚、马上升职……”之类祝福语。同事朋友一见面,满嘴都是“快马加鞭、马到成功、马上转运”之类吉祥话。我觉得,这些话语暗含着一种鞭打催促压迫之意。

我不希望马年再过“快马加鞭”的日子。

自从1991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我一直过着快马又加鞭的日子,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从来就没慢过。“白加黑、五加二”是常事。我觉得自己像一个陀螺,被长鞭不停地鞭打,一刻不停地快速旋转。

快速旋转了20多年之后,我开始渴望放慢生活节奏,渴望悠哉游哉。

为什么要快马加鞭呢?像牛一样缓步而行不好吗?牛铃摇春光,从容稳健,悠然自得,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

可是残酷的现实不容许我们慢下来。马年春节后一上班,立即面临“计划指标加倍、绩效考核加码”的工作部署。上级领导激情满怀,要“跨越发展、弯道超车、做大做强”。经过鼓动,我们也一次又一次非理性地萌生“快马加鞭”的冲动。

什么是跨越?走在平坦水泥路的城里人缺乏亲身体验,以为跨越是个虚词。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走的是高低不平田埂路,经常以半跑半跳的方式跨沟越坎。稍有估摸不准,用力失当,跨不过去,就会摔倒在沟里,衣服弄脏,头破血流。

小时候摔倒的次数多了,长大之后我不再轻言“跨越”。

马年不加鞭,速度慢一点,不跨越,不超车,行不行呢?我看行。

如果不是到了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的时候,速度快比速度慢就一定是件好事吗?我不信。如今的不丹王国没有高速公路,也没铁路,汽油在这个国家不如矿泉水,可照样被世界公认为那里的人民最幸福,北欧与美国的老百姓就拒绝高铁,也不见人家的日子有多难受。

速度能抢来效益,可对于想过悠闲日子的人来说,速度并无意义。朝圣者用脚步丈量的虔诚,你不能用高铁的速度代替。等待过程的幸福最怕的就是没了过程。一个手指一点就发的短信情话,其价值永远比不上走了几个月才送到手的情书。

如今,我们生存的方式完全是竞争似的拼搏了,速度自然有了实际的效应,可速度终究不是目的吧。如果大家都慢下来,慢慢吃,慢慢走,慢慢游,慢慢爱,慢慢活,悠闲享受,生活也许更有韵味儿。

速度与金钱是一个玩意儿,不能没有,多了就是祸害。飞机掉下来就是空难。汽车失控就是车祸。时代的速度人类无法遏制,但每个人自己的生活速度,我们还是有能力变换一下档位的。舒缓、停顿在音乐的旋律之中都是优美。

有一首老歌《马儿啊,你慢些走》,歌词与曲调都很优美:“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这一条林荫小道多清幽,别让马铃敲碎林中的寂静……”

马年不加鞭,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漫天的星斗;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经典中的智慧;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会感知活着的滋味。

四十五岁才明白,人到中年,不须“快马再加鞭”。

四十五岁才明白:人到中年“快马不加鞭”


相关阅读:

  • 跨行存钱要手续费吗 看完心里有数
  • 火鸡面是拌的还是煮的 正确的是吃
  • 外蒙古什么时候独立的 三分钟看懂
  • 厄尔尼诺极端可能成事实,2020年或
  • 温莎公爵夫人:拥有珠宝最多女人之
  • 印度三大神你知道是哪三位?
  • 约旦国王侯赛因 带着政变头子出访
  • 十二生肖怎么来的 十二生肖的顺序
  • 图灵测试为什么可怕 只需要说一个
  • 再见二丁目是什么意思 你们知道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