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街(手机版)
首页 > 娱乐八卦

何振梁的奥运故事 缅怀中国奥运之父何振梁

作者:奇闻街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184
何振梁的奥运故事 缅怀中国奥运之父何振梁
“中国奥运之父”何振梁:一生只做一件事

——缅怀中国奥运之父何振梁北京时间2015年1月4日,新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见证人、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5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高度评价了何振梁先生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特别是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巴赫还表示,自2015年1月5日起,国际奥委会总部将为何振梁先生的去世下半旗整整三天。在中国体育界,何振梁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何老”,老人的一生献给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外交工作,他是新中国体育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是让奥运会来到中国的主要功臣。去世前,何老是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名誉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名誉主席,曾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执委,也担任过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的奥运故事或许有人以为何振梁出生于体育世家,或者以为他本人是曾经叱咤过体坛的运动员、教练员,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他原本是一位工程技术人员。1929年岁末,何振梁出生在江苏无锡黄埠墩。当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曾被囚禁在那里然后解往京城。“留取丹心照汗青”,哲人哲语故土情,在幼年的何振梁心中扎下了根。何振梁的父亲,曾当过学徒工。在汗水里煎熬,省吃俭用,凭着一双手,终于开办了一家小工厂。可是,好景不长,“八·一三”事变后日军轰炸无锡,战火将小工厂夷为平地。伤心落泪的父亲病倒了,就永远也没有起来。母亲带着全家人在苦海里挣扎,靠出售商标和借债度日,没几年也因病而告别人世。饥一顿饱一顿的何振梁,并没有被贫穷压倒。他聪明勤奋,上小学和中学一再跳级,后转学到上海法租界的中法学校就读。在这所学校里,除了中国语文外的所有其它课,几乎都是由法国教士直接用法语上的。在中法学校的七年,为何振梁打下了扎实的法语基础。聪颖的何振梁,顺利考上入了上海震旦大学,选读的是理工学院电机系,虽然全部课程用法语讲授,但是对从中法学校升上来的他来说,并不困难。1950年4月,青年何振梁听从新中国党和人民的呼唤,被团中央选调到首都北京,在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当翻译。学的专业虽一时没有派上用场,但他一口流利的法语却使他在新中国迅速发展的对外活动中有了用武之地。新中国走向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而且与何振梁一生的命运和事业息息相关。解放初期,全国体育工作由团中央兼管。1952年何振梁就曾随同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荣高棠参加过赫尔辛基奥运会,这是他毕生从事体育工作的开始。国家体委成立后,声名赫赫的贺龙元帅出任主任,荣高棠调任国家体委副主任。“新官”上任,不能不考虑建置人才,还要考虑对外交往,荣高棠马上想到了与自己同往赫尔辛基的得力助手——“翻译官”何振梁。于是,在他推荐下,贺龙元帅亲自下了调令,何振梁被正式调到国家体委国际司。说来令人难以相信,后来终生从事体育事业的何振梁,最初并不愿意到体委工作。当时他认为体育大部分时间是跳跳蹦蹦,难以支援祖国建设。但作为刚入党的党员,只有服从组织决定。何振梁到国家体委后,不断被外交部、中联部借去当翻译。由于何振梁出色的翻译工作,外交部看中了他风度儒雅、思维敏捷、工作踏实、法语纯正,便有意调他,几次与国家体委商量用三个翻译调换何振梁未成。一次,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只好亲自出马,向国家体委主任贺龙提出此事。贺老总一笑:“你外交部要人才,难道我国家体委就不要人才?”周总理在旁笑了,没有吭声表态。乔副外长无话可说,元帅的一句话便铸成了何振梁长期献身体育事业。1980年,国际奥委会要求中国推举一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考虑到何振梁熟悉国际体育业务,又懂法语与英语,便推荐他为候选人。1981年在德国巴登城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何振梁用流利纯正的法语代表中国代表团发言,震动了全场,之后他以全票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4年后,他又以全票当选执委,1989年以全票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像他这样在短时间内连续“三级跳”的委员在国际奥委会,这也是中国人的光荣。1999年7月,已70岁高龄的何振梁在国际奥委会第109次全会上再次以全票当选执委。在国际奥委会工作中,何振梁恪守一个信条:为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的传播,为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友谊,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工作。难怪他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的同时,从1964年起何振梁历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主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奥委会执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时,他还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体育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两次申奥的陈述人之一。风度翩翩的体育外交家何振梁可以称得上风度翩翩的体育外交家。尽管何振梁是电机系毕业,但他被招入团中央外联部凭借的是其精湛的外语,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还精通英语。他还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在接见外宾时的法语翻译,大多由何振梁担任。不仅如此,毛主席还把何振梁介绍给周恩来总理,以至于他有机会多次以翻译的身份随总理出访。跟其他体育官员相比,何振梁对欧美文化有亲身体验,从见面礼节到风土人情,都了然于胸。例如,某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上,他陪同一位体育局官员跟国际奥委会的高级官员及夫人见面,这位体育局官员按照自己的习惯,首先跟国际奥委会高官握手,何振梁提醒,应该先向他的夫人致意。此外,何振梁善于跟媒体打交道,对待记者非常有风度,为国际奥委会工作时,这是基本功,不过,对许多中国一些体育官员来说,不需要、也不怎么会跟媒体打交道。怎么打招呼,如何对待记者,相比之下还是小事。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规则和潜规则,国际奥委会也不例外,而且竞选主席和申办奥运会都关系到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何振梁能以全票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说明他完全得到了外国同行的认可。问题在于,何振梁还有一个身份,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需要接受总局的领导,完成总局布置的任务,而这些下指示的领导对国际奥委会没有亲身体验。冲突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竞选投票这件事上公开化了,何振梁明确说过,当时自己投给了罗格,而袁伟民在书中指责何将票投给了金云龙,按照何振梁的解释,这个说法纯粹是杜撰,自己和妻子很早就向罗格承诺过了投票给他,为金云龙做的只是联署签名。何振梁说过,“尤其是一些地位比较高的领导级人物,对一些国际事务、规范并不了解,你不指出来不行啊。对我来说,为申奥保驾护航才是第一位的,无论是谁,做出可能给申奥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事,我都必须对事不对人地指出来,造成一些误解和隔膜,也是难免的。”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体制问题,只是沟通不够导致的误解。家庭爱好事业,怎一个“爱”字了得衣着打扮,往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居室摆设,又经常与主人的职业、身份相连。在何振梁的家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两面旗帜——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素雅的五环旗。两面旗帜,无声地演绎着他的一生与体育外交的深厚渊源。何振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梁丽娟。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的梁丽娟早在1946年读书时就加入了上海的地下党,1951年调团中央联络部工作,跟何振梁在同一个部门。当时,她当秘书,他当翻译;她是团支部书记,他是团支部的宣传委员。何振梁认为梁丽娟是个性格热情乐观、对人纯真又乐于助人的女同志,英语水平很高,业务能力很强,对她很钦佩。有一天在谈论工作时,忽然何振梁觉得梁丽娟就是自己最理想的终生伙伴,便大胆地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倒是梁丽娟毫无思想准备,一下子愣住了。他们毕生美满的爱情,就这样有趣地开始了。1953年12月31日,他们喜结良缘。夫妇俩有两个孩子, 一男一女。后来,梁丽娟调到《人民日报》工作,曾被派驻英国。“文革”中,梁丽娟先被打成“叛徒”、“特务”,没过多久何振梁也被打成了“修正主义黑苗子”和“反革命”。此后,梁丽娟带着女儿去了河南潢川干校;何振梁则带着儿子去了山西屯留,一家人天各一方。直到1971年落实政策后,何振梁才调回北京。从成家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他们总是那么和美亲热,互相从来没有大声说过话,更未吵闹过,一直是所有认识他们的人最羡慕的幸福配偶。申办奥运,是一场只有冠军的竞赛,所有其他竞争者不论你的成绩有多好,连一枚银牌或铜牌的安慰也没有。它就是这样的残酷。在谈到申办奥运时,何振梁曾感慨地说:“在整个申办中,我老伴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何振梁的心脏不好,梁丽娟怕他经受不了宣布表决结果时那一刻的心理压力。每次申奥日,她都一同前往予以照顾。何振梁生活十分简朴,烟酒不沾;但2001年申奥成功一回家,他不顾自己血糖高,破例喝了一杯啤酒。走进他的书房,门类繁多的书籍装满了落地大书柜,从原始文化到现代艺术,无所不包。他养成每天晚上看书读报的习惯,最为喜欢的是古典文学名著。他还喜欢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才能塑造出良好形象。因此,他在外事活动中总是风度翩翩,使人感到亲切可敬。他的儿子何阳说:“父亲平时还挺爱看录像带,一是为了了解外国的习俗、时尚及文化,避免跟外国委员交谈时话不投机。”据说,像《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这些片子都是何振梁喜爱的,不过就是这些喜爱的片子,他也只来得及看一遍,只因太忙了。上次申奥失利,为了给父亲减压,何阳准备了好多录像带,可是何振梁都没心情看;有时劝他勉强看了,也是人坐在那里,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让人觉得心酸。热爱运动的何振梁,网球、高尔夫球都有着不错的水准。看着他奔跑在运动场上,人们无法想到平日里那个严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更无法相信这是一位72岁的老人。何振梁喜欢打网球,他家里的书架上还放着一张他挥拍击打网球的照片,但他忙得已经8个月没有时间打网球了。他喜欢看书,买了一大堆书,但翻一下的时间都没有。他身体不好,但申奥前夕连看病的时间也挤不出来。申奥投票临近这一段,他没有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何振梁说:“我对自己说,小车不倒只管推。”他的书房里,到处是中国申奥的各种材料,透过这些零乱的文件,仍能看到他前不久忙碌的身影。关于申奥,儿女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支持,尤其是感情上的支持,可是这些重要的文件,儿女们却是没法帮他收拾的。前不久,有记者如是问已退居二线但壮志未泯的何振梁:“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点燃圣火的时候,您会在开幕式现场吗?”这位“奥运会年长的志愿者”回答说:“只要我身体还行,我一定会去开幕式的。”是啊!当奥运会圣火燃起的时候,人们最不该忘记的就是这位北京申办的功臣——何振梁。

相关阅读:

  • 乾隆皇帝的生母到底是谁?
  •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分析
  • 99年保密协议事件是假的,但这些都
  • 为滕王阁写序的王勃是怎么死的
  •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真相 真的活剐了3
  • 韩非怎么死的 卫庄为此追查二十年
  •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 为什么被称为
  • 海德里希遇刺事件 和神秘的类人猿
  • 五国攻秦之战 五国合纵攻秦的原因
  • 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 是什么原因造
  • 上一篇:李咏自述和老婆哈文的故事
    下一篇:梦想的高度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


    站点地图|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7-2021 奇闻街 版权所有 |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