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1世纪初,张瑜已拍摄了18部电影和10部电视连续剧,并在1990年完成了她在美国南加州北领大学政读的“电影、电视制作”的硕士学位。1981年张瑜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同年获四连冠的演员。在她完成了一部又一部成功的作品之后,于1993年荣获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学会颁发的“表演艺术家特别贡献奖”称号。1995年在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获两项大奖的影片《太阳有耳》是张瑜演艺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使她从一个单纯的演员变成了一位成功的制片人。
在著名演员张瑜30多年的人生经历中,难忘的事情有许多,可算得上刻骨铭心的,大约是1986年和1996年的两个春节。
1985年,随着汹涌而来的出国潮,张瑜也踏上了赶往美国的留学之路。“在异国他乡飘泊的滋味,恐怕我不说你也想象得到。”说这话时,张瑜显得挺深沉,“最让我难忘的是1986年在旧金山度过的那个春节。过年的前几天,我收到了妈妈托人从上海捎来的录音带。开头短短几句话,便令我难以自制:‘瑜儿,爸爸和我都在挂念你!一个人远在国外,要处处自强、自爱。除夕之夜,我们还像往年一样,在你常坐的座位上放上你的碗筷,就像你始终和父母在一起。’听到这里,我戛然停住了录音机,眼泪夺眶而出,此后我在黑暗中坐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我穿了件新衣服去上学。万万没想到教室黑板上竟出现了4个醒目的汉字:春节愉快!当时班上只有我一个中国学生,我知道,这里面包含着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爱。我许久不知该说什么,随即借故跑出了教室,跑出了学校,毫无目的地跑啊跑。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就靠在一棵大树上,望着湛蓝的天,放纵地痛哭了一场……就这样,年复一年,我在大洋彼岸整整度过了6个春节。”
1995年回到北京后,张瑜先是在电视连续剧《梦断情楼》中初试锋芒。此后便自筹资金、自组班底,调集了内地、台湾、香港三地最优秀的编剧、导演、摄影和美工,亲任制片和主演,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地推出了故事片《太阳有耳》。影片把民国初年发生在大西北黄土地上的一段爱情故事展演得深切悲壮,如诗如歌。当张瑜战战兢兢地把剪好的拷贝送电影局审查时,没想到不仅顺利通过了,而且还作为参赛影片,选送到了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1996年2月19日,又是农历大年初一。在一片节日的气氛里,张瑜一行4人告别北京,登上了飞往柏林的班机。当时,一行人谁也没想过要去夺奖,因为他们觉得能够代表中国影片选送参赛,已经是一种荣誉了。到达柏林后,看着欧美影片那强大的宣传阵容,看看参赛名单上那么多世界级的竞争对手,4人中竟有3人要提前撤出竞争,尽快打道回府,不过张瑜却坚持留了下来。她觉得既然来了,就要保持一点风度。2月20日是大年初二,柏林的天气非常阴冷,阴冷得让人感到压抑和窒息。正在这时,一个坏消息随即传来了,一部参赛的台湾影片,正式放映时观众还不足三分之一。此时,张瑜的心像是提到了嗓子眼上。2月22日大年初四,《太阳有耳》放映的日子终于到了。清晨,柏林的天空突然放晴,而且还升起了一轮鲜红的太阳。这是不是好兆头?上午,当《太阳有耳》刚刚放映了一小时,翻译就急匆匆地从现场跑来,他一蹦三跳地告诉张瑜,电影院不仅出现了爆满,而且还售出了100张站票!这个消息,终于让大家的心情稍稍平静了些。
大年初六,张瑜终于接到评委会通知,《太阳有耳》获得“影评人最佳故事片奖”和“银熊奖”最佳导演奖。当时,张瑜感觉好像是在做梦。当她证实这喜讯确信无疑时,却发觉导演严浩不见了。原来,这位资深导演比张瑜还紧张,由于受不了“等待开奖”的压力,他一个人早早上街寻清静去了。当张瑜和另一位制片人王力平找到严浩时,三个人围在一起又哭又笑、又疯又闹地全把自己灌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