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广州“千年古道遗址”所在的北京路南段,发现了一处清代古船遗址。目前考古人员已清理出3艘清代木船。这是广州城区首次考古发现古船。
该遗址在北京路南段,原南关电影院对面,距离珠江边的天字码头不远。笔者看到,这本是一处建筑工地,但里面很安静,也少有人进出,铁架大门上用一层厚厚的塑料布遮盖。距离大门不到10米的位置有一个长方形土坑,深度为5~10米,坑内物体被帆布覆盖,靠近坑边未遮盖的位置有几根圆柱形碗口粗的木桩。长梭形古木船均形态完整,船骨、船身等一应俱全,木色黑亮。
图为考古发现的清代木船。
广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这处古船遗址是建设施工单位发现后主动向文物部门报告的,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从今年3月就已经开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对该遗址发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易西兵说,考古还在进行,目前已清理出古船3艘,均为木制,其中两艘保存比较完整,最大的一艘长19.2米、中部宽3米,属快船类型。“从考古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初步分析来看,这些船废弃于清代中晚期,即嘉庆、道光年间。”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瓷器残片及一些铜钱币,“年代略晚于古船,应该是后来散落进去的”。
“这些古船还保存在原处,目前正在做保护方案。”易西兵说,这是广州城区第一次考古发现古代船只,这对于广船的造船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此次发掘也将为研究广州历史地理和珠江岸线的变迁提供重要的考古资料。
东吴孙权建太初宫 旧宫建材运到南京组
装孙权从武昌(今湖北鄂州)迁都南京后,在哥哥孙策的旧府里住了18年,此时房子“皆以腐朽常恐损坏”。因此,计划把武昌旧宫殿拆了,建材构建顺江而下运抵南京,进行一年的“太初宫二期改扩建工程”。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1800年前,诸葛亮在清凉山说的这句话,可能是南京房产营销史上影响力最持久的广告语。自首位“客户”孙权起,先后8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在南京置地安家,先后筑起都城、皇城或宫城。除了明故宫因年代较近,布局依旧清晰,地面尚存遗迹外,此前几个朝代的宫阙楼宇都已深埋地下。这些皇帝的家究竟在哪儿?规模有多大?又有哪些传奇故事?2000年至今,在文物部门考古发掘中,南京历代宫城遗址一一现身……就此,笔者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等考古专家,为您讲述南京历代皇宫、都城的那些事儿。
东吴太初宫(公元222-280年)
孙权为自己建宫殿就选址新街口
吴都建业,六朝古都城之初基,后世两三百年虽然改扩建,基本依葫芦画瓢。这是南京成为一个都市的起点,为今日繁华之根基。诸葛亮的指点江山是传说,而孙权拍板决定来宁建都,并兴建太初宫,却实实在在见于史籍的。
位置:在唐人撰《建康实录》中,明确记载太初宫位于“晋建康宫城西南”,“(唐上元)县治东北三里”。此外,南师大教授、曾长期主持南京地区田野考古工作的王志高告诉笔者,基本可以确定,太初宫的位置就在新街口以南,接近洪武路以西的位置。此外,历史学家蒋赞初在其所著《南京史话》中认为,太初宫的面积在9万平方米左右。让人意外的是,东吴时期的南京城竟然没有比较成形的都城。
发现:考古只有一些蛛丝马迹
王志高告诉笔者,这一阶段的考古发现,目前还几乎是空白,只有一些蛛丝马迹。地表上,东吴时代的遗迹有石头城,2007年又在江宁上坊发现王侯级别的大墓,但太初宫城的遗迹还深埋于城市地下。
故事:旧宫建材运到南京组装
当时孙权虽然三分天下有其一,但创业初期,战事不断。孙权在给自己盖房子这件事上,还是带头筚路蓝缕,艰苦朴素了。孙权从武昌(今湖北鄂州)迁都南京后,在哥哥孙策的旧府里住了18年,此时房子“皆以腐朽常恐损坏”。因此,计划把武昌旧宫殿拆了,建材构建顺江而下运抵南京,进行一年的“太初宫二期改扩建工程”。在《三国志·江表传》中,孙权解释说,大禹因为住房简朴获得美名,现在天天打仗,税率又高,大拆大建,妨害农桑,就从武昌把老房子搬南京来吧。
东晋、南朝建康宫(公元317-589年)
大行宫考古挖出千年前台城遗迹
如果不算短命的西晋政权,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几乎是一脉相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六朝’,前后近340年,南京一直是南中国的首都,是4至6世纪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而其中心就是宫城建康宫。”王志高说。
位置:建康宫也叫“台城”,其北界大约在今如意里、长江后街南侧一线,南界的位置在今游府西街、文昌巷北侧一线,西界在今网巾市、邓府巷东侧一线,东界就在今利济巷西侧一线。
而这一时期的都城在建康宫外围,北侧边界在珠江路南侧,西侧边界在今天估衣廊、明瓦廊一线,南侧边界在今天建邺路、白下路的北侧,东侧边界位于今天内秦淮河西侧。
发现:多处遗址否定两种推测
就像放浪不羁的南朝名士,考古、文史家眼中的建康宫也是踪迹不定的。早在宋代就有人尝试考证建康宫的位置,而这“千年猜想”直至近十年才得以解开。
最主要的定位错误就是明城墙的解放门台城段,早年有学者认为,建康宫北抵玄武湖,明城墙是在其遗址上建的,所以这段城墙有了“台城”的名字。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这里的“台城”只是地名,与真正的台城无关。第二种定位,是把台城定在东南大学、进香河路一带,但考古发现将其否定。王志高曾主持这一带的发掘,“主要是六朝遗迹,但规模、规格上,不可能是宫殿。”
2002年开始,大行宫新世纪广场、南京图书馆新馆等项目开工,考古部门进场勘探,终于找到了建康宫!大行宫新世纪广场下的砖铺路,6000平方米范围内,城壕和城墙、人面兽面纹、莲花纹瓦当、古井、古桥遗迹先后出现。“不是皇帝,谁能修得起这样的城墙?不是皇帝,谁能住进这样的宏伟大殿?”
如今,在南京图书馆六朝遗址展示区,在遗址上方搭建一层透明的玻璃地坪,来此参观的读者只要一低头,就能看到1500年前的车马道、瓦当……
故事:梁武帝饿死台城内
三百年台城,数不尽风流人物:共分天下的王导、东山再起的谢安、收复山河的刘裕、仓皇北顾的刘义隆……但最传奇的要数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原为齐朝皇族、将领,后兵变夺权,废齐帝而自立,改国号为梁,在位48年。萧衍博学多才,登基初,勤于政务,生活简朴,国家兴盛。中晚年政治昏庸,不事朝政,广建寺庙佛塔,四度出家,朝廷出巨资为其赎身。公元549年农历五月初二,被叛臣侯景软禁,一个月后,萧衍在台城病饿而死。
南唐宫城(公元937-975年)
宫城和都城都以中华路为轴线
南唐虽然是地方割据政权,立国时间也很短,却为南京城今天的分布格局画出了第一笔。珠江路的北门桥,白下路的内桥,都是始建于南唐的。
位置:虽然发现不多,但史料记载基本统一。根据王志高的《南唐宫城考略》,南唐宫城基本位于都城中心位置。它的范围,今人根据南宋行宫护壕及其上桥道位置一般认为:其北界为今羊皮巷、户部街一线,南界为今内桥北建邺路、白下路一线,西界在今张府园小区新发现的有石砌驳岸的水道一线,今木料市、大香炉、明瓦廊一线道路为当时宫西外侧大街,东界约在今火瓦巷一线。
南唐时期的都城范围比较大,包括了如今主城区的南部,东南西三面都是以内秦淮河作为护城河,北侧边界沿着今天的广州路、珠江路一线。而秦淮区的洪武路、中华路,就是千年前的南唐御道,是宫城和都城的中轴线。
发现:史料与考古发现吻合
王志高告诉笔者,2007年1月,南京市博物馆又在中华路1号发现了南唐宫城的御道和御沟,还有使用北宋年号的砖。还有一次,在洪武路修地下管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和南唐有关的遗迹。
2004年11月至12月,南京市博物馆配合工程建设,对洪武路与程阁老巷交界道口的西南侧工地地下古代遗存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距今地表1.7到2.1米的地方,发现大面积夯土遗迹以及从五代沿用至南宋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洪武路西侧发现的五代时期建筑基址规模大,等级高,无疑与南唐宫城有关,证实了有关文献对南唐宫城位置的记载。
故事:李煜的皇宫化为灰烬
南唐后主李煜因为一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而被毒杀。但他死后70年,已经是江宁府衙的南唐皇宫被一把火烧尽,雕栏玉砌连同南唐史料付之一炬。“所以我们现在能接触到南唐文献的最早都是宋人史料,所以呈现完整的南唐皇宫,还期待未来更多的考古发掘。”王志高说。
宋灭南唐后,没有采用隋灭陈的毁城政策,而是非常重视南京的发展。“南唐都城金陵府的范围,从中华门一直到鼓楼,将秦淮河两岸纳入城中,是‘老城南’、‘夫子庙’的发轫时代。”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路侃告诉笔者,“城南”是老城区,是从南唐就开始的城市布局。
路侃告诉笔者,北宋灭亡后,南京成为南宋的陪都,旧南唐宫城则是朝廷反攻江北的“前敌指挥部”。而后朱元璋修明城墙,就利用了南唐旧城的遗迹。
明故宫(公元1368-1421年)
奉天殿建筑台基重见天日
南京的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之久。明故宫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在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位置:明故宫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据当今学者考证,皇城范围东起今南京机电学校与南京博物院以西一线,西至竺桥、逸仙桥以东,南到光华门,北至佛心桥一带。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里,周长9公里,呈凸字形。宫城又称大内,俗称“紫禁城”,开有六道门:正南是午门(今午朝门),东南为左掖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正北是北安门。
发现:填湖建宫通过考古证实
明故宫遗址公园加上南边的午朝门公园基本就是原明朝皇城遗址。宫城中心部分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三大殿之后为后庭及御花园。在清末太平天国运动中,明故宫遭受极大破坏,几乎荡然无存。
2012年,明故宫遗址范围内进行考古,发现了奉天殿建筑台基,以及龙首形散水构件。同时还出现了青灰色淤泥,证实建造明故宫前,朱元璋把填塞燕雀湖(今前湖前身)建造皇宫的记载。
故事:建文帝在此失踪
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十分重要。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孱弱、内部松懈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直至节节败退,许多将领投降了燕王。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在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为什么古代宫城难找?因为历代遗迹在老城层层叠加
为什么这几个朝代的宫城难找,王志高说,这是南京城市发展特点决定的。“宫城所在位置也是今天的市中心、商业圈、主城区,这不是偶然的。南京就是这样,除了近20年陆续提出新城规划,2400多年的建城史中,她的城市建设永远集中在一个区域:即北至鼓楼,南到秦淮河,西到石头城。”路侃告诉笔者,唐以前石头城是临江的,今天的河西还泡在水中,而民国时整个中央路以西,还有无数大小水塘。
历朝历代的遗迹,就在老城区一层层叠加起来。在我们的脚下,就是孙权的建业、王导的建康、李煜的金陵、朱元璋的应天。“在南京很难出现北方那种波澜壮阔的田野考古,一挖就挖出一座城,因为现在的城就是当年的城。”
“今天来看,这件事存在两面性,一则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存在矛盾,二来,如果没有城市建设,一些考古发掘就不能启动实施,那么历朝宫城情况什么样就还是谜。”王志高说。
好消息
六朝博物馆下月底有望开放
笔者了解到,位于长江路东段的六朝博物馆已经露出真容,脚手架逐渐拆除露出米黄色的墙面。陈列方称:该馆将在7月10日前完成雕塑安装,20日完成现场油画制作,26日完成文物布展与整体灯光调试。
六朝博物馆位于南京汉府街,东箭道以东,长江路以北,系原六朝建康城遗址的一部分。六朝博物馆建设工程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为2.3万多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1.1万多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六朝博物馆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
六朝文化是南京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元素和城市名片,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六朝博物馆的建设与设立既填补了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展示的空白,也弥补了建康城遗址保护与展示的缺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