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街(手机版)
首页 > 奇闻异事

揭秘古代摔跤趣闻:男子摔跤赢来状元 女子摔跤择婿

作者:奇闻街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913

  

汉角抵俑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

 

  汉角抵俑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

  

金相扑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金相扑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竞技项目之一,摔跤已从人类本能演变成文化仪式

  在前不久的里约奥运会摔跤赛场上,中国代表队收获了2枚女子项目铜牌,虽然创造了中国女子摔跤参加境外奥运会奖牌数的新突破,但遗憾的是,继在伦敦斩获一枚银牌之后,中国摔跤再次与金牌擦肩而过。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竞技项目之一,中国、日本、希腊以及埃及等文明古国都有摔跤的文字记载。公元前708年,古代奥运会上已有摔跤比赛项目。中国古代没有“摔跤”一词,最早是用“角抵”“角力”,以后又有“手搏”“摔胡”“相扑”“跤子”等等。

  摔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还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传说大约在距今4600多年前,黄帝的部落与蚩尤的部落在涿鹿(现在河北涿县)大战,蚩尤部落的人头上戴着角,“以角抵人”,锐不可当,所以摔跤也叫“蚩尤戏”。

  千万不要以为,古人玩儿摔跤,拼的是蛮力。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收藏了一套汉代角抵俑,复原了古人摔跤的场景。其中两名身形魁梧的角抵力士,张舞着双手摆开架势准备相搏。在他们身后,有5名乐师在吹奏乐器。馆长郝勤教授介绍,摔跤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哪怕是两个虎头虎脑的小娃娃,抱着都想把对方摔倒在地。不过随着人类文明进程,摔跤从人类本能演变成了集竞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仪式感十足。无论参赛者还是观众,都会在这种神圣的仪式中感受到运动的无穷魅力,而非仅仅是蛮力的较量。

  

山西晋城宋墓相扑图

 

  山西晋城宋墓相扑图

  

汉宴乐、曼衍角抵石刻画像砖拓片 四川博物院藏

 

  汉宴乐、曼衍角抵石刻画像砖拓片 四川博物院藏

  

宋相扑雕砖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

 

  宋相扑雕砖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

  摔跤是军事技能

  徒手搏斗的摔跤,在古代是军事作战的技能之一。前文提到的黄帝蚩尤部落大战中,蚩尤部落的人头戴假角、用头冲撞的作战方式,就是摔跤的最早起源,因此摔跤也被称作“蚩尤戏”。

  据《礼记·月令》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说明射箭、驭车和角力,都是士兵作战的重要技能。角力就是互相扭打的“两两校力”,将帅在冬季还要对自己的部队进行检阅,以观其训练成绩。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兵器并不锋利,作战时经常发生兵器折损的情况,因此,徒手作战技术就十分重要。春秋时吴楚的柏举之战,楚国的军队一败涂地。楚国大夫莫敖大心只身冲入敌军,徒手打死、摔伤了几个人,最后以身殉国。由此可见,在战场上同敌人角力是生死拼搏,手下绝不能留情。

  晋国的中军元帅赵简子,也就是后来三家分晋的赵襄子的父亲,他的戎右少室周是一个善于摔跤的能手。古代一辆战车上有三个甲士,中间的人驾车,左面的执弓箭,右面的执戈矛,分别对抗远、近程搏斗。而元帅的战车上只有旗鼓,没有弓箭手,戎右就成为保卫将帅安全的武装卫士。少室周当了赵简子的戎右,于是寻师访友切磋武艺,提高自己的摔跤技术。

  晋阳城有一个叫牛谈的人,虽然是奴隶出身,但摔跤本领不容小觑。少室周去晋阳找到牛谈,提出与他摔跤比赛。第一跤被牛谈摔了个脸朝天,第二跤又摔了个肩背着地,一连输了几场比赛。少室周十分佩服牛谈的摔跤本领,便向赵简子推荐,把自己戎右的职位让给牛谈。由此可见,摔跤是近距离军事作战的重要技能,民间的摔跤比赛也很注重道德修养,输的人甘愿荐贤让能。

  

秦彩绘角抵图木蓖

 

  秦彩绘角抵图木蓖

  秦朝为摔跤“正名”

  秦朝统治者为了防止百姓的反抗,虽然明令禁止民间习武,也收缴了大量的兵器,但民间的习武活动仍在秘密进行。与此同时,民间的体育活动也在盛行,无需器械、徒手上阵的角抵活动可限制不住。士兵服役期间,角抵是军训项目,当他们服役期满回到民间后,就自然会带动这项运动的普及。

  秦统一六国之后,进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等工作,也统一了角力的名称——角抵。《汉书·刑法志》记载说:“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就是说秦统一六国之后,把原来关于摔跤的各种名称,如角力、相搏之类,更换为秦武王时秦国已有的角抵之名。这本书中还写道:“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意思是说西周讲武之礼的角力,从此列入了供赏心悦目、荒废政事的戏乐。

  这项在秦朝就已盛行的运动,究竟是如何开展的呢?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块木篦,背面的角抵图,复原了角抵的场景。整个画面上有三人,右边两人对搏,左边一人侧立旁观,像是裁判。他们三人的装束相同,赤裸上身,穿着三角短裤,腰系长带,带子在腰后打结,末梢在臀后飘摇。对搏的二人正面较量,一人左弓步、出右手,对方则用左手破功,右手直打其头顶。被击中的这个人脑袋稍稍后仰,可以想象他的面部表情恐怕正龇牙咧嘴叫疼呢。

  

明《三才图会》角抵图

 

  明《三才图会》角抵图

  痴迷摔跤的皇帝

  摔跤这项兼具趣味和刺激的运动,在历代皇帝中收获大批拥趸。《史记·李斯传》记载说,秦二世“在甘泉宫,方为角抵俳优之观……”秦二师胡亥爱看角抵,他在甘泉宫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角抵时,谁也别想来打扰,哪怕丞相李斯有重要的国事求见,也要吃闭门羹。

  角抵运动到了汉代,发展成精彩的百戏,常在大型宴会上表演。《汉武故事》记载:角抵之戏,“汉兴虽罢,然犹不都绝。至上复采用之。并四夷之乐,杂以奇幻,有若鬼神”。这种有音乐伴奏,有故事情节的武打称之为角觝戏。它已经脱离了体育的范围,成了后代戏剧的滥觞。

  这种堪称“动作片”的角抵戏,另一位重量级粉丝就是汉武帝。《汉书·武帝纪》记载,刘彻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12年)、元封六年曾两次举办大规模的角抵戏:“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平乐馆”。与此同时,汉武帝还常以角抵戏接待外宾,“设酒池肉林,以饷四夷之客,作巴渝都卢、海中砀极、曼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可见角抵戏当时多么受欢迎。

  到了三国时候,吴国的亡国之君孙皓也喜欢看摔跤。这位昏庸的皇帝,抱着病态的观赏心理,命令宫女们头戴饰有垂珠的金首饰进行摔跤比赛。看着宫女被摔得梨花带雨,他没有怜香惜玉,反而哈哈大笑。这项简单粗暴的运动既苦了宫女,也苦了御用工匠,这些贵重的首饰在摔跤比赛中大量损坏,工匠们只好不断翻新、加班加点制作,以供皇帝取乐。

  这些只是作为旁观者的皇帝,和北齐文宣王高洋赤膊上阵相比,简直不是一个等级的“迷弟”。魏晋南北朝时期,高洋是个鲜卑化的汉人,痴迷于摔跤。他称帝之后,常常在王公国戚的家中找人角力取乐,以打斗摔跤为能事,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抓过来先角力一番方才罢休,简直如痴如醉。这在历代君王中非常少见。

  金日磾“摔胡”制反贼

  随着角抵戏的盛行,一些擅长摔跤的运动达人显山露水。匈奴出身的西汉将领金日磾是一位摔跤好手,他所擅长的技巧被称作“摔胡”。《汉书·金日磾传》记载,智勇双全的车骑将军金日磾,用“摔胡”技术将谋反的莽何罗投于殿下,保卫了汉武帝的安全。

  金日磾是汉武帝寝宫中的侍卫。有一天,汉武帝尚未起床,江充与莽何罗谋反。莽何罗携带武器闯入寝官,准备刺杀汉武帝,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被金日磾察觉到了。“日磾摔胡投何罗殿下,得擒缚之”。又过了三百多年,三国时孟康在《汉书注》中说:“摔胡,若今相辟、卧轮之类也。”晋灼注曰:“胡,颈也,摔其颈而投殿下也。”

  由此可见,莽何罗被金日磾“摔胡”,应该是勾扭脖子摔倒在地,这是一个纯粹的摔跤动作。这也说明,用胳膊扭压对方的脖颈,是摔跤运动中出奇制胜的招式。这个动作也沿用至今。

  梁山好汉擅摔跤

  摔跤在宋代被习惯称作是“相扑”,并且开展得比唐代还要普及,在民间出现了相扑擂台赛。在《水浒》第七十四回中,有一段关于摔跤比赛的精彩描写,说的是梁山好汉、摔跤能手燕青与号称“擎天柱”的任原的一次擂台赛。

  宋代的社会生活非常发达,市民喜爱看相扑比赛,这在《水浒全传》中有较详细的描写,燕青和任原在泰山庙会上相扑比赛,台下的观众有“数万香官,两边排得似鱼鳞一般,廊庑屋脊上都坐满了”。这些香官观众,来自全国各地,“一者烧香,二者乃为着看任原本事,三来也要偷学他几路”,这就说明,宋代相扑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这次比赛中,浪子燕青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精彩程度从书中描写可见一斑。燕青先以灵活的步法与对手周旋,待到这个大汉脚步一乱,就“抢将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献台边……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这一扑,名唤做鹁鸽旋。”

  根据书中其他情节的描写,相扑赛是有奖品的,燕青打擂的这次比赛,奖品除了一匹全副鞍马,还有在“山棚”上放着的其他一些物件。宋代有名为“相扑社条”的比赛规则,其中的一条是“不许暗算”,而且赛前双方都要立下生死文书。书中描写:“燕青再上献台来,要与任原放对。部署向他先要了文书,怀中取出相扑社条读了一遍,对燕青道:‘你省得吗?不许暗算!‘燕青冷笑道:‘我单只这个水裤儿,暗算他什么?’”可见,相扑运动中最重要的规则是不许暗算,确保比赛公平进行。

  

唐白描相扑图

 

  唐白描相扑图

  

战国透雕角抵图铜饰牌

 

  战国透雕角抵图铜饰牌

  摔跤赢来的状元

  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状元靠的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写文章,为的就是能在科举考试中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不过在宋朝,有一位状元的头衔是靠摔跤赢来的,人称“手搏状元”。又不是考武状元,居然要比试摔跤,这经历听起来令人咋舌。

  宋朝的殿试内容,都是三道大题目,“一赋一诗一论”。既然大家都过关斩将到殿试,其实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不相上下,如何加以区分呢?宋太祖赵匡胤行伍出身,做事雷厉风行,他主持科考殿试时,曾有这么一个规定——殿试第一个交卷的人可得状元,“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规定一出,只见考场上应试的举子们,为了拔得头筹,个个奋笔疾书。这似乎也有些道理,交卷快的人才思敏捷,以后为官一方,办事能力差不到哪儿去。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赵匡胤亲自主持殿试,当时最后一道考题叫做《桥梁渡长江》,王嗣宗和陈识二人同时最先交卷。赵匡胤文化不高,看了两篇满是“之乎者也”的文章后,一时也分辨不出高低。于是他沉思片刻,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这样吧,你们俩就在我面前手搏,让我看看……”听了这话,陈识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就被反应机敏的王嗣宗“扑通”一声摔倒在地。此时,赵匡胤被逗得哈哈大笑,指着王嗣宗说:“你就是新科状元!”

  蒙古女摔跤择婿

  摔跤这项竞技运动,古代的女子也可以参与。除了前文提及的孙皓命宫女摔跤取乐以外,蒙古族的妇女也可以参加摔跤比赛,甚至摔跤技艺令人惊奇。

  马可·波罗在游记《海都女之勇力》中记载了一个蒙古公主摔跤择婿的故事。海都王有个女儿叫明月公主,从小生得俊美,但是性格却十分刚强,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摔跤功夫。公主待字闺中的时候,择偶成了很大的麻烦,怎么也找不到她的如意郎君。因为公主有言在先,她要嫁的人必须能在摔跤中赢了她,否则永不嫁人。国王只得应允,让爱女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婚配。

  直到公元1280年,从远方来了一个英俊的贵族王子,带着一队侍从和1000匹马前来求婚,海都王高兴极了,他和大臣们都劝公主千万别错过这天赐的良机,没想到公主断然拒绝,绝不肯“放水”,让这位远来的求婚者“蒙混过关”。两人走到角抵场,双方都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相抱互扑,鏖战多时,久久分不出胜负。最后,还是明月公主将这位求婚的王子摔倒在地。听完这个故事,我很好奇这位女中豪杰最后嫁给何人,会不会在婚后对老公使用家庭暴力。

  

清善扑营摔跤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清善扑营摔跤图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摔跤擒鳌拜

  电视剧《康熙王朝》和《鹿鼎记》中都有一个相同的故事情节,康熙皇帝养了一群摔跤手智擒鳌拜,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满人把摔跤称为“布库”,清朝统治者保持了满人爱好摔跤的习俗。大清入关后大力提倡摔跤运动,一是用摔跤练兵,二是把摔跤作为娱乐活动。八旗军中经常进行摔跤比赛,对失败者罚以牛羊,因此八旗军有许多摔跤好手。朝廷又从八旗子弟中精选摔跤出类拔萃的青年,成立了善扑营,每逢国宴庆典就出来表演。

  设立这个善扑营与康熙皇帝有关。康熙登基时只有八岁,朝中一切大权都由辅政大臣鳌拜操纵。鳌拜飞扬跋扈,一点儿也不把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康熙长到15岁时感到忍无可忍,一心除掉鳌拜,夺回权力。“满洲第一勇士”鳌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如何把他扳倒呢?

  康熙想出一个妙计,从宫外精选了十几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成天练习摔跤,佯装沉迷游戏。一天,康熙召鳌拜入宫觐见,他一声令下,这些平日训练有素的摔跤手们一拥而上,将鳌拜摔倒在地,动弹不得。康熙夺回权力后就成立了善扑营,集中了天下的摔跤能手。他们既是皇帝身边不带刀的贴身侍卫,又有精湛的技艺为皇帝表演,深受皇帝喜爱。

相关阅读:

  • 摔跤吧爸爸为什么不能吃鸡肉?印度
  • 《摔跤吧!爸爸》印度史诗级电影,
  • 8岁的摔跤神童斯蒂夫·波林,已签
  • 《摔跤吧爸爸》高清未删减完整版资
  • 《摔跤吧爸爸》主题曲叫什么 背景
  • 《摔跤吧爸爸》迅雷下载 未删减169
  • 《摔跤吧爸爸》票房过亿 实时票房
  • 《摔跤吧!爸爸》最好看!阿米尔汗
  • 《摔跤吧爸爸》侄子是谁演的 有原
  • 摔跤吧爸爸无删减百度云高清资源下
  • 上一篇:美国总统奥巴马名字被借用 给乌龟寄生虫命名
    下一篇:盘点6个世界上最重的人 看完让你目瞪口呆!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


    站点地图|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7-2021 奇闻街 版权所有 |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