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的话
位于加勒比海的美国领地波多黎各近日申请成为美国第51州未果,再次引起了世人对美国“州”这个一级行政区划的关注。
▌人民日报记者 陈效卫
美国的州从1776年殖民地宣布独立时的13个,经过不断扩张至1959年夏威夷并入时升至50个。自此,这个稳定状态保持了近60年。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一超”,其州也有着跨越国界的影响。如果加利福尼亚州被视为国家来衡量,其GDP超越了法国,世界排名第六。总之,美国州的数量不多,但要说清也并非易事。
美国只有46个“州”?
“美国有多少个州?”(How many states does the US have?)这是个简单的常识。但如果答案是“50个”,你肯定会被美国小学生嘲笑,因为他们的标准答案是“46个”。
作为联邦政府下辖的第一级行政区划,“State”汉译为“州”,但并非所有州都叫“State”。肯塔基(Kentucky)、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和弗吉尼亚(Virginia)的正式名称都是“Commonwealth”,如肯塔基的官方全称为“The Commonwealth of Kentucky”而不是“The State of Kentucky”。当然,这4个“Commonwealth”主要是历史沉淀所致,与“State”仅仅是“名义上的不同”,在州的法律地位上没有本质区别,因此上述4个州用“Commonwealth”作为官方称呼,但美国宪法却统一将其称为“State”,从而出现了名称上的自相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权威工具书如《英汉大词典》等将其译成“州”也不无道理。
美国州的通名不完全统一,修饰通名的专名也有很多“意想不到”。如“Virginia State”和“New York State”分别有一个和两个专名,但罗得岛的全称则不是“罗得岛州”(State of Rhode Island),而是“罗得岛与普罗维登斯种植园州”(The State of Rhode Island and Provindence Plantations)。这一包含46个字母的州名,也一直是传统意义上美国最长的州名。该州多次酝酿“瘦身”,但始终未果。有人认为,密西西比的非官方名称包含的专名更多,全称为“密西西比州和匈牙利鸭嘴兽官方之家”(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and Official Home of the Hungarian Platyus),多达57个字母,是绝对意义上的美国名称最长的州。当然,从文字游戏角度上讲,“最长州”则非路易斯安那莫属。该州名已长到了“鲸吞”整个“美国”的程度,即其全拼“路易斯安那”(Louisiana)包含“美国”(USA)三个字母。为了做足这一功课,该州在车牌上用大小写和不同颜色搭配成了“LoUiSiAna”。其中的“美国”(USA)可谓鹤立鸡群,一目了然。
孕而不育的“可能州”
自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以来,新州“临产”的呼声不断。但很多呼而未应、“孕而不育”。
呼声最强烈的当属波多黎各。波多黎各英语的官方名称是“波多黎各自治政区”或“波多黎各邦”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并不享受50州所拥有的权利。但在当地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中,其全称已上升为“联合自由州”(Estado Libre Asociado,相当于英语的“Associated Free State”),在名义上已与50个州平起平坐。波多黎各人早在1917年即被赋予“美国公民”权,但却无权在总统选举中投票,在国会中没有任何代表,所获联邦拨款更是杯水车薪。波多黎各先后于1967年、1993年、1998年和2012年4次申请升格为州,皆因国会不批准而未果。
位于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岛于当地时间11日就与美国之间的地位关系举行第五次全民公决。人民视觉
波多黎各主动“求吞并”却屡遭美国拒绝,看起来颇为匪夷所思。原因其实很简单:自美西战争以来,“边疆学派”创立者弗特纳提出的“过度扩张加速衰败论”已使美国心有戚戚焉。美国政府完全掌控了波多黎各的外交、国防等事务,同时又不必向其拨付大量联邦资金,何乐而不为呢?反之,吸纳这个“不增财富、只添负担”的“鸡肋”,又何苦呢?
当地时间6月11日,波多黎各民众举行游行反对进行加入美国的公投。人民视觉
第二个最可能成为“第51州”的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一点会出乎很多读者意料。首都作为首善之区,怎么可能需要升格才能与州平起平坐呢?这种“特别委屈”的尴尬局面是开国元勋们“远见”加“偏见”的产物:旨在避免首都行使地利特权,但却因此剥夺了公民在国会的代表权和总统选举投票权。当特区只有几千居民时,这一矛盾尚不凸显;但当人口已增至60万、比怀俄明整个州还多出10万人时,首都“转正”、取得“名分”的呼声已无法充耳不闻。为此,特区成立了“特区州身份绿党”(DC Statehood Green Party),不断宣传“升格”的理由,并将“只缴税而无代表权”(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抗议口号固定在特区车牌上进行“巡回展示”。但特区升格的前提是50个州的2/3多数在有限时间内通过,而要33个州如此大度地“承让”,也基本上是一厢情愿,短期内绝对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使命”。更令特区伤心的是,还有人不断提议将其“肢解”,以免其“坐大”失控。具体办法是:马里兰收回其特区的“领土”,正如弗吉尼亚1847年收回波托马克河以南的“地盘”一样;只留下压缩版的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及其国会、白宫等官方机构和各类博物馆。这样,既可“归还”原特区市民应有的公民权,又避免了国会通过特区升格法案的可能,从而彻底铲除了“第51州”产生的温床。
带有“只缴税而无代表权”抗议口号的美国华盛顿特区车牌。网络图片
其他可能升格为“第51州”的还有关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美属萨摩亚等。这些小岛的组合方案也有多种,但由于其人少言轻,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此外,美国国内还有其他多项“分割”(partition)提议,其序号已不限于“第51州”。若将其同时放在一张地图上,已大有“春秋战国乱悠悠”之势。这些提议包括从密歇根上半岛分出“苏必利尔州”(Superior),从马里兰、宾夕法尼亚和特拉华等3州分出“特马瓦州”(Delmarva),从北加利福尼亚和南俄勒冈分出“杰斐逊州”(Jefferson),从人口第二多的纽约分出“纽约市州”( New York City)、“上纽约州”( Upstate New York)和“长岛州”(Long Island)等3个州,从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分出13个县组成“南加利福尼亚州”(South California),从亚利桑那分出“皮马县”(Pima County)及有关城市共同组成新州等等。
当然,这种“分裂”同样需要国会同意,而谨慎的国会对此轻易不会批准。美国自建国以来,靠“分裂”而成州的只有3例,即在《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中,缅因从马萨诸塞分出;1850年作为妥协得克萨斯“让”出30多万平方公里给新墨西哥,并最终促成了后者于1912年成为美国第47个州;1863年弗吉尼亚“割”出反对蓄奴制的西弗吉尼亚。
功亏一篑的“准州”
美国历史上还存在一些距“州”一步之遥但未被国会承认的实体(Unrecognized entities),姑且称之为“准州”,共有出现频率不等的5个:
出现一次、也是最早的为“富兰克林州”(Franklin State)。该州仅在美国革命成功后存在了4年,最终为田纳西所吸纳。该州虽因未达到《邦联条例》2/3多数的要求而从未被联邦承认,但当时已获得了多数州的赞成,可谓功亏一篑。
出现两次的有“林肯州”(Lincoln State)。一个在华盛顿东部和爱达荷北部交汇处,1864年、1901年、1996年、1999年和2005年5次提议未果;另一个在得克萨斯的科罗拉多河的西南部,1869年提议而未果。
出现三次的是“杰斐逊州”(Jefferson State)。其提议的时间与地点分别为1859年的南落基山脉、1915年的北得克萨斯和1941年南俄勒冈与北加利福尼亚交界处。上述3次提议中,前两次均因国会未通过而作罢,最后一次因日本偷袭珍珠港而作罢。
此外,涵盖犹他和内华达部分领土的“得瑟雷特州”(State of Deseret),1849年由摩门定居者提议,但从未被美国国会批准。由密歇根的“上半岛”构成的“苏必利尔州”(State of Superior)在20世纪70年代曾多次提议。若成功,32万人的苏必利尔州将是美国人口最少的州。
文艺作品中的“虚构州”
在美国的电影、小说、动画和游戏中,先后出现过数十个虚构的州,有些为美国人耳熟能详,很容易与现实的50个州混为一谈。这些虚构州有如下特点:
背景真实。长篇小说《太空》中出现的“弗里蒙特”(Fremont)看不清其出处,但如果了解其源自19世纪探险家约翰·查尔斯·弗里蒙特(John Charles Fremont),就可推出大致在堪萨斯(Kansas)与内布拉斯加(Nebraska)的交界处。同样,“自由州”(Liberty State)也会使人联想到拥有“自由女神”纽约州。还有的与真正的州名完全相同,只是范围不同,如小说中的“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
别称“做实”。1991年电影《摩托拉马》(Motorama)中的州煞有介事地拥有了别称,如“南利顿”(South Lydon)州的别称是“孤独州”(The Lonesome State),“埃塞克斯”(Essex) 州的别称是“最后一个州”(The Last State) 。通过电影中的背景以及这些略有“影射”的别称,可看出这些州都在美国西南部。
源自现实。这也是虚构州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对那些对美国州名一知半解的人而言,这种“酷似”尤其具有欺骗性。如在各种迪斯尼节目中出现的“加利苏达州”(Calisota)显然是截取了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和明尼苏达(Minnesota)两个州名的前后部分,但实际范围大致在加利福尼亚,与后者没有任何联系。其他合成州也是大同小异,如源自密歇根(Michigan)与明尼苏达(Minnesota)的“密歇苏达”(Michisota),源自密西西比(Mississippi)和肯塔基(Kentucky)的“密西塔基”(Missitucky),源自宾夕法尼亚( Pennsylvania)与肯塔基(Kentucky)的“宾夕塔基”(Pennsyltucky)以及源自华盛顿(Washington)与俄勒冈(Oregon)的“华沙冈”(Washagon)等。个别虚构州还走出了国界,如“沙特以色列”(Saudi Isralia)显然是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与以色列(Israel)两个中东国名的合成。当然,也有的是“似是而非”,如“斯泰特苏达”(Statesota)可能容易联想到明尼苏达,但实际上却在西密苏里与东堪萨斯两州交界处。还有个别虚构州在拼写上与任何州都没有联系,如“埃姆斯”(Ames)、“卡塔巴”(Catawba)等。还有些虚构州懒得起名,干脆直呼为“无名州”(Unnamed State)。
但总的来看,上面提到的众多不真实的州,其中绝大部分在内容或形式上与现实的州密切相连,因而客观上增强了以假乱真的效果,也更易使不明就里的人难辨真伪。
险些走出地球的“第51州”
“第51州”并不局限于美国自身,可以说早已走出了国门。
有些国家与地区,因与美国文化相似和关系密切,常被戏谑为“美国第51州”。其中,被“提名”最多的是加拿大,原因是加美语言相同、地理接壤,对外政策一致。在亚太,有澳大利亚、新西兰、伊拉克、以色列、日本、菲律宾和台湾等;欧洲则有英国、阿尔巴尼亚、丹麦、意大利、波兰等。在所有“可能”的国家中,菲律宾部分国民曾主动提议,以整体或局部加入美国成为“第51州”。对美国而言,下功夫最大的当属美国的后院——中美洲7国,即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但美国的这些企图都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第51州”不仅走出了国门,而且还差点走出地球。美国国会内部曾流传这样的说法:“与波多黎各相比,月球成为美国第51州的可能性更大些。”的确,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美国曾认真地考虑过将月球宣布为美国直属领地,后因顾忌苏联反应而“忍痛割爱”。
文末,笔者想强调两点:
一是美国不愿接纳第51州的“小原因”是该州难以在国旗上体现。代表50个州的50颗星在美国国旗的排序是5×6+4×5,通过不同空格而显得整齐划一。如果再增加1枚,则难以“摆平”。用圆圈的方式可以操作,但又有回归“殖民地”的感觉。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竟被这等小事弄的头疼,想想也是醉了。
二是“州”的译写是大错特错、将错就错。美国的“州”本是“国家”之义,从各州拥有的立法、征税和军队(国民警卫队)权力即可看出其“国中国”的地位。更何况,美国的全称就是“美利坚合众国”,而不是“美利坚合众州”。这与“白宫”“国务卿”等译写一样,是将错就错、约定俗成的结果。不过,这是另一话题,暂且不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