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街(手机版)
首页 > 奇闻异事

红点齿蟾幼体惊现习水县溶洞

作者:奇闻街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623

前不久,美丽中国跨界科考队在习水县溶洞进行考察时意外获得一个大收获,那就是他们发现了濒危物种红点齿蟾的幼体。这些蝌蚪长得异常奇怪,非常显眼。

红点齿蟾幼体

 9月11日,雨后初晴的习水县,能见度不错。美丽中国跨界科考进入第六天,部分专家和学者,在完成预定科考任务后,开始整理资料。

    当日,科考队的主要考察对象,是初探一个溶洞,并寻访楠木、红豆杉等植物群落,以及前往三岔河探秘崖墓、世界上最小的水电站等。

    9月11日,美丽中国跨界科考第六天。记者跟随贵州洞穴协会探洞队员,探秘习水双龙桃源洞。当日,首次在习水地区发现“红点齿蟾”幼体。

    在喀斯特溶洞洞口,探洞队员提醒注意事项后,记者跟随队员弯着腰,缓缓进入洞里。漆黑的溶洞仅能借助头灯找到脚下的路,正因探洞不确定性因素,也为当日科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进入洞穴后,大家手脚并用翻越至第一个洞厅。此时,贵州师范大学杨卫诚老师来到钙化梯池,池中游动的蝌蚪令他兴奋不已,他小心翼翼地蹲下身,将蝌蚪放入水瓶中。

    杨卫诚说,这透明的小蝌蚪为“红点齿蟾”幼体,属于中国独有种,它只在洞穴中生长,演变成蛙的时间大概需要1-2年。“红点齿蟾”目前属于易危物种,在习水地区发现尚属首次。

    “‘红点齿蟾’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可通过对它的分析,推断当地的环境状况及地质年代,还可对其食物链、系统发育进行元素追踪,是比较好的实验动物。”杨卫诚说。

    通过对洞穴的考察,不同学科专家对其研究的方向颇有收获,实现了“跨界”科考的意义。

    贵州省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丞说,溶洞里存在不少生物,充分说明该地生物多样性。“这里有什么生物?生物怎样适应环境?这是下一步我们需要探索的,像这样的多学科专家探洞,未来将会是常态,更有利于洞穴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冉景丞说。

    三个半小时的探洞,来回步行约1600米,溶洞内钟乳石密布,道路险峻,但这次的发现,让大家忘记了艰辛,收获了科考的价值。

 

上一篇:老汉挖到巨型罕见野生罗锅底 竟重达八十斤!
下一篇:少年发现花盆有“蚯蚓” 竟是钩盲蛇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


站点地图|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7-2021 奇闻街 版权所有 |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