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不太喜欢主动,因为不好意思,因为没有底气,因为担心出错
前几天,有位微信好友发信息过来和我交流他要选择的一个互联网项目,比较主动交流,我觉得挺好的,对一个项目交流之后,很多东西都比较清楚了,这就是价值。
然后我就跟这位朋友说:我想把你这个项目大概思路整理发文,做一个案例让大家讨论看看,集中大家智慧,但是不写明具体项目来源和具体名字,你看可以吗这位朋友说可以,也想看看各位大咖的一些看法。
发朋友圈月入1.8万项目真的那么简单吗?
ok,大概了解了事情的一些来龙去脉之后,我们就直入主题了。
项目的大概内容:
某分类信息网以招商加盟方式,招募乡镇村级合伙人,通过合伙人的朋友圈+某分类信息网的分站(县、乡、镇)+某分类信息官网,三网合一的发布求职招聘、打折促销、营销推广、二手车、找人寻物、征婚交友、顺风车、展览会等便民信息。然后,合伙人推广过程中灵活收取广告商家的费用。
1、朋友圈里发布商业广告核算,灵活收取商家费用。
30条信息/天,20%的商业广告,即6条商业广告/天,一条信息10块
广告费收益:月收入,10元/条*6条/天*30天1800元。如果是多个账号操作,手上有10个号,这一块的广告费算起来每月18000元,这种没有批量操作是比较难玩的。
2、乡镇联合广告费用收取
例如:A镇广告客户要投A、B、C三个镇的广告,广告费用1000元/镇,共收A镇广告客户3000元。
A镇加盟商收益: A镇本地广告(1000元)+B镇广告的70%(700元)+C镇告的70%(700元)=2400元
B镇加盟商收益:B镇广告的30%(300元)
C镇加盟商收益:B镇广告的30%(300元)
乡镇联合广告费用收取,属于跨区域广告合作,比较适合于一些本地啤酒的代理商推广啤酒或者一些县城区域的零售批发公司发广告。或者一些县城的门窗、家居工厂推广产品。
发朋友圈月入1.8万项目真的那么简单吗?
发朋友圈月入1.8万项目真的那么简单吗?
看着好诱人的样子,但是你要冷静冷静,我们来分析分析
一、收入的商业模式
很明显,就是收广告费。我们在分析他的商业模式的时候,不能只从线上的角度看问题,误认为简单发发广告就能赚钱。
因为你需要推广,而推广本身就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这个要看每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推广需要成本和技巧。
二、还有一个就是门槛的问题
乡镇级:2000元/镇加盟费,保证金:10000元/镇(保证金合约期满后可退还)。据我跟那位朋友了解,一旦确定合作关系,一年之后不想做了,加盟费也不退,押金可以退。
三、从粉丝资源角度去分析
我觉得钱都是可以慢慢挣回来的,我最关心的就是粉丝资源的去向问题。然后我也问了那位微信好友。结果得到的回答就是:手机你要用专用的手机,就是每个县或者镇都有分站,一年之后不合作,手机归还人家,手机里边的粉丝资源也照样被回收,就是说微信号也是人家的。
四、从推广的角度去分析
收入主要来源就是广告收入,如果没有商家,那就比较麻烦了。但是,会面临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
(1)商家对广告效果的衡量
现在,你走在中国的县、乡、镇,你去和那些商家聊聊,他们会接受你这种微营销思维吗?这个问题很关键。
这些实体店的老板,他们在本地大多都有自己的一个小圈子,他们更依赖的是一个强关系的线下往来,本来就是小本生意,再打出一笔不小的广告费,有点肉疼,打出广告之后有两种情况:
A、有效果:什么叫有效果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因为之前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做过这个,没有一个参照依据。
打个比方,有个卖水管的商家在你的朋友圈打个广告,我们见到这样一个广告,可能就觉得这可能就是个微商而已,因为这些小品牌没有形成多大影响力。
那么问题来了:商家投了几千块钱的广告之后,他心里没底,他还会再投吗?如果他拿着这几千块钱去请一些比较大的客户渠道吃饭,效果会不会更明显?
这里也给那些已经操作的人一些建议:选择本地一些比较出名的门面或者牌子商家比较好,因为这种广告效果可能见效快一点,比如本地某个大超市或者知名餐饮牌子搞活动,吸引力比较大。
B、没效果:没效果的原因可能有:商家出于谨慎的原因,他只是小范围测试,可能就投一个号的广告,测试那么5000粉而已。然后没见到销量,他就不信你了。
其他原因可能就是你的这些个微信号因为加的都是一些泛粉,刚开始你投放广告可能效果好一点。但是你多发几次广告,多刷屏几次,你就慢慢变成别人名单里的微商了,然后屏蔽你。
不刷又没有办法,因为发一条广告就10块钱,要以量取胜呀,一见到有点钱赚,每天可能就多发几条。但是,现在微营销的流量偏向于精养,放养模式估计有点难,你有考虑这个项目的一个可持续性!
(2)推广的瓶颈会有那些
A、你要拿着手机去加好友,当然这一个刚开始可能就是主打一个熟人圈的社交,先把身边三姑六婆的微信加了个遍。一个微信号好友上限5000人左右。但是想想,感觉不是那么容易,街坊邻舍,同事同学.....
假如这种模式真的能普及,每个县、每个镇都有不同的合伙人。那么这个市场又该如何被瓜分?你在一个乡镇,人数比较聚集的就是镇上或者街上,小一点的镇几万人这样。怎么获得这些人的微信?
B、有些做淘客的可能已经把线下市场已经做过一些了,比如扫楼,一个一个小区去送小东西,然后加微信好友,每天朋友圈也发很多购物信息。那么你也要发一些本地的广告信息,转化方面可能就稍微弱一点了。
退一步说,后期有平台给你流量补贴。每个县的分站上面可以给你导入一些流量,挂上你的二维码,但是真的有流量吗?他们如果真的有流量,还需要这些草根底层用强关系去推广吗?
C、现在这些分类信息平台把这种合伙人的模式放到底层去招商,如果有人选择合作。那么,意味着一个问题:
你要培养商家使用分类信息平台的习惯,你要影响商家有微营销的思维,还有一些用户习惯,很多乡镇的人用微信,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真的愿意通过微信去完成沟通、支付吗?
五、分类信息平台获得什么?
现在分类信息平台,无非就那几个大平台。早期的时候,这些平台争夺的地盘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但是现在处于微信时代,很多信息壁垒被打破了。
然后每个平台就在盘算,如何做大影响力,如何把平台数据做得更加漂亮。因为把数据、品牌做得漂亮之后估值更高,能融到更多的钱,能继续烧更多的钱去争夺其他市场,把竞争对手干掉,于是就有了文章前半部分的这些模式出现。
类似于地推用户数据始终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且有代理费作为一部分收入,还能让别人在朋友圈宣传品牌,简直就是活品牌。
这个模式比简单的下乡刷墙高明一点点,但是,微信流量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微信流量了,发发广告就赚大钱没那么容易了。
六、从成本角度去分析
做任何生意,都会考虑一个投入产出比,包括现金的投入,时间成本,以及风险成本,还有人力的成本。
(1)合作现金成本分析
投入2000元,押金1万,加盟不退回。那么发多少条广告才能赚回加盟费,如果有人选择高频包月发广告,每个月收到广告费298元,但是要发30条广告(加起来1.2万)。
(2)获客成本分析
你要加够5000微信好友,看你采用什么活动。我可以把一些做淘客送气球的成本列出来给你看看:
如果想快速给微信号涨一些线下的粉,用送气球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不过要花钱是真的,如果要加到1000位真实宝妈微信好友,估计成本要达到400元到500元(物料成本、人力成本)。
卡通铝膜大号气球是比较常用的,你上阿里妈妈或者某宝,一个大概1.4元这样。活动,建议配置三人,一人拿气球,一人拿风车,一人挂二维码胸牌,分工协作。
所以5000微信好友,估计要花2000元(实际上没必要加满5000人,加到3000人差不多了,人数太多对号的质量有影响)。除非你有非常厉害的裂变方法,或者是说你有5000好友作为早期裂变的种子用户。
一个号堆满好友成本不小,如果10个号呢,就算人家给手机给你,流量费呢,话费呢?发朋友圈如果每天每个号发5天,加起来几十条,也是有点麻烦。
(3)风险成本
因为你这些号拿来做营销,天天发很多营销信息,如果永久封号呢?会有什么损失,这些东西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有没有保障。现在发太多垃圾营销信息,也是有风险的,被举报或者被投诉怎么办?
中国有一个同行相轻的说法(目前就有很多人见不得别人好),你的隔壁同行把你的号弄死了怎么办,你又没有流量矩阵,10个号全军覆没怎么办(总的获客成本将近2万块),你还怎么起来?这些都是创业的风险,你有应对策略了吗?
(4)时间成本、人力成本
如果今年你不去做这个项目,你去打工或者做其他项目,你就有机会赚其他钱了,但是你选择做这个,就可能做过其他赚钱的机会。
另外,你本身也是一个劳动力,虽然说你不会自己单独给自己发工资,但也是实实在在的人力成本,一个人出去打工,假如一个月3000块钱,一年也是3.6万,这个也是你的成本,你想一下你选择这个项目之后,什么时候捞回3.6万。
为什么感觉做了个赚钱的项目,但是真正算账的时候还很穷!
投入、产出、利润、周期这些都是考虑一个互联网项目的核心点。我记得我自己在学校做互联网项目的时候,那时候都是凭着感觉来做,突然感觉到某某个项目的市场空间好大呀,然后就猛做,后来头破血流,导致有一段很消沉的时光,哈哈,往事就不重提了。这里再重点分析几个关键的点:
(1)项目的转化率:这个是很重要的转化率如何去了解?一个是自己测试,记录数据,登记起来,做一些周期的统计分析。比如一周或者10天,或者半个月,这些靠自己去摸索,有效单=但比较慢。
第二个就是个同行切磋,跟互联网做转化厉害的高手学习,事半功倍,记录收集数据,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快速完善,很多朋友就是经常做这些数据的统计,做短平快项目溜溜的,去上海线下交流会我才知道那些平时在群里活跃的朋友,私底下更活跃,加了好友,然后不断学习,不断去优化项目转化率数据,项目做得特别棒。
(2)业务水平能力(运营项目能力):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往往都是高估自己的,其实你没有那么厉害,我在上回上海线下交流会(6月25日)时候就发现:有些团队或者个人购买男粉过来做转化,价格已经比较低了,但是盈利能力不怎么理想,反而有些团队购买男粉的单价偏高,成本也比较多,但是业务能力强,转化棒棒哒。
所以正确评估自己的业务能力或者自己团队的业务能力也很重要,贪多嚼不烂的事情在身边见到太多了。前一个多月,有个朋友做一些撩妹项目,刚开始感觉很好,也有转化,也有变现,用户也有付费意识。
但是慢慢发现,运营项目困难了,客服话术优化不行,内容不到位等等,所以差不多就黄了,白白浪费几个月时间,变现又慢,人力成本又多。他经常跟我说:哎,早点去做其他事情就对了,被项目拖得半死不活的.......
(3)进入与退出时机的把握。今年有些项目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以前的客户都变成同行了,竞争很大了,不少人退出了,有些人还在坚持。其实要不要退出,要不要坚持,要具体看你本身的资源决定。行情再艰难,也照样有人赚钱。
因为有些团队的现金流业务不止一条,而且他们的人员业务能力比较强,或者是说他们有比较好的渠道去获取流量,成本相对比较低,这就别人能打持久战的理由。新手小白最好不要跟风,因为你掌握的行业动向远远落后于别人,而且你运营、操作业务的能力也不一定比老司机熟练。
做项目、做创业的老板心里要有一本账
我可能比较理解一些草根创业老板的心情,接触互联网做短平快,感受到赚钱的乐趣,总是感觉自己是赚钱的,不愿意具体去盘算一下细节,因为细节很麻烦,需要揣摩,需要劳心伤神,一点也不痛快。
我以前创业失败的经验可以告诉你,一个老板每天不精打细算账目,迟早要完蛋。
(1)对流量数据的揣摩:做一些数据汇总表,每天加了多少人、引入多少外部流量,大概评估一下这些流量的转化程度或者精准程度。是手动去加人还是发文章到其他自媒体平台引精准粉做转化。
这个要看你的业务属性,如果你的业务需要精聊,而且客单价比较高,那么宁愿花更多的人力成本去做一些外部自媒体平台的精准引流推广。如果你的项目不需要精细的去做转化,那么花钱能快速起量是最好的,因为要靠量来赚钱,这个,很多做暴利项目的老板比我懂!
(2)对战斗力的揣摩:每天都要观察一下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于每一个重要环节的业务人员,评估一下大概的业务能力,需要加多少人,加人成本有多少,会不会影响到自己购买流量的费用。
(3)对进账现金的揣摩:有句话叫做落袋为安。每天有多少钱入账,主要从哪里入账,这个入账的来源还能不能放大操作,其他来源多久没有出粮了,不出粮的原因是什么?
业务人员不给力?还是项目本身衰落?目前项目回本了没有,如果回本了而且项目不给力,是不是要放弃项目,把优秀业务人员集中到其他业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