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街(手机版)
首页 > 奇闻异事

司母戊鼎出土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作者:奇闻街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1012

简介:

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 。高1.33米 , 口长1.10米,重达875千克 。用陶范铸造 ,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 ,其合金成分为 :铜84.77% ,锡11.44% ,铅2.76%,其他0.9% 。 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 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

       关于“司母戊鼎”的正确称呼,目前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一直以来,人们都称之为“司母戊鼎”,随着一些考古学家对商代文明研究的深入,认为应改名为"后母戊鼎“

       2011年3月28日,正是对外开放参观的新国博,原司母戊鼎已改称“后母戊鼎”。当天出版的各地报刊,都推出了“后母戊鼎”的图片文字报道。

上一篇:东非大裂谷充满神秘“刀痕”的峡谷
下一篇: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带来严重损失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


站点地图|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7-2021 奇闻街 版权所有 |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