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们熟悉的西方人鱼形象,源自德国传说及诗歌中常提及的美丽人鱼罗蕾莱。她经常会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时候出现在莱茵河畔,用她冷艳凄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动人的歌声,迷惑过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后沉入河底。
西洋的人鱼
一般人们熟悉的西方人鱼形象,源自德国传说及诗歌中常提及的美丽人鱼罗蕾莱。她经常会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时候出现在莱茵河畔,用她冷艳凄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动人的歌声,迷惑过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后沉入河底。 西洋的人鱼上半身是人(多为女性)下半身是鱼的身体,为基本的形态。当时的人们很可能看错了,把现今生存于海洋的哺乳类动物儒艮和海牛看成了怪物,因此广为流传,但这种说法并没有事实根据。不过在艺术、文学或绘画上,作为一种隐喻的象征物,这点倒是比较具有可信度。人鱼多半用来象征不幸的事,如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大部分的文学作品当中,人鱼的下场都很凄惨,最后都得不到幸福。附带一提,虽然大家所熟悉的人鱼雕塑,下半身只有一条尾鳍,但古老的西方绘画里,人鱼通常都是两条尾鳍,这点相当不可思议。
中国的人鱼
鲛人在中国最古的博物志《山海经:海内南经》当中如此记载着:“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注:离耳,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题,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其中的鲛人外表是人头鱼身,长着四只脚的鱼,后来传到了日本,成为人鱼最原始的形象。山海经里还有些描述看起来像是形容山椒鱼、大鲵(娃娃鱼)、鳗鱼、鲶鱼之类的水中生物,长得像人形,全身披覆著鳞片,感觉上比较接近人和动物的混合体。在西汉司马迁所著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有关于“人鱼”的记载,其中提到:“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推荐你看
上一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