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街(手机版)
首页 > 奇闻异事

石达开负气出走之谜

作者:奇闻街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1004
    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初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

    1857年5月,在京辅政的石达开,因受排挤猜忌,被迫出走。那时,他率部属数万人赴安庆,拒绝了天王洪秀全及满朝文武要其回朝辅政的挽留。10月初,石达开率部属离开安庆进入江西,在景德镇招集旧部,开始独立与清军作战。从此,石达开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尽管他用兵神出鬼没,但由于寡不敌众,再加上清军背信弃义,最后身受凌迟酷刑而死。

    那么,石达开出走的责任在于谁?有人说石达开出走,是想搞分裂活动,以图日后能称雄一方。但是,有人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能够处处以大局为重,而洪秀全的表现却令人失望。

    当韦昌辉杀害石达开一家时,洪秀全没有对石达开一家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甚至连一点儿象征性的表示也没有。石达开驻军宁国,要求洪秀全处置韦昌辉,洪秀全从石达开要求开始到韦昌辉被杀,整整拖了一个月之久。据外国人麦高文讲,最后,洪秀全见全体军心皆归了翼王,“不得不屈从其主张”。洪秀全的用意很明显,借韦昌辉来牵制石达开。

    如果洪秀全真想杀韦昌辉的话,何不借广大军民的支持以及翼王的支持,来杀韦昌辉呢?事变后,“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悦,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又是一个“不乐”,其意图在于“挟制翼王”。在这种“疑多将图害,百喙难分清”的情况下,石达开的出走,不失为一种缓解矛盾,避免大规模火拚的上策。当然,石达开之所以这样做,也含有保全性命的意思。谁能保证天王不杀石达开呢?即使天王不杀,而安福二王为己之利,又会不会对石达开下毒手呢?这样看来,石达开的出走,责任完全在于洪秀全等人,而不在于石达开本人。如果洪秀全等人真心挽留石达开,他是会留下来的,那么太平天国也许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他的留下,不只是对他自己,对洪秀全也是一种巨大的帮助。

    有人说,石达开出走的意图在于搞独立背叛革命。也有人说,石达开一贯对革命忠心耿耿,就是出走以后,仍想着“勉报主恩仁”,仍想着“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的反清重任。

    如果石达开想搞独立,那么为何不在天京利用手中的重兵,来一次军事政变以取代洪秀金,占据“虎踞龙盘”的金陵帝都,凭长江天险而称霸一方,而偏偏要去远征西南呢?石达开的真正用意,在于“久想占据四川省”,夺取西南重镇成都,与清军争夺长江上游,使长江上、中、下游连成一线。既可切断南北清军的联系,起到羽翼天朝的作用,又可利用“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扩大太平天国的势力。

一旦形势有变,东西两路北上合攻北京,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极大。石达开出走时能带走20万精兵,一则说明石达开深入人心,二则说明了广大将士对石达开这个策略的支持。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如果石达开渡过大渡河,攻下成都(以当时的力量完全是有可能的)的话,那么,太平天国的历史就应重写了。

    在这里,事物的偶然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石达开的计划失败了,但唯物主义者从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样看来,石达开是对革命有执著追求的,他是一位被误解的悲壮英雄。

    这位太平天国的翼王,一度是清廷和曾国藩恐惧的头号对手,多年来反清的人都以理想化的态度对他大力讴歌。民间曾有“别人冒充他而死”、“本人出家云游以待再起”等传说,在同盟会的章太炎笔下更作过近乎神化的描绘。

    记得有位历史学家说过,重要的历史事件,往往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悲剧虽然失败,但却有着更高的审美价值,令人叹息。他的悲剧,是人格悲剧,也是命运悲剧。为了拯救将士,他一人去接受凌迟。

上一篇:吴三桂降清之谜
下一篇:曾国藩为什么没有称帝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


站点地图|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7-2021 奇闻街 版权所有 |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