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成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成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部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泰山上有很多名胜古迹,来历颇为复杂,比如回马岭的由来,至今莫衷一是。不过,细细考察一番有关历史,倒也颇有意思。回马岭位于泰山登山中路的中段,壶天阁之上,中天门之下,海拔800米,古名石关、瑞仙岩。这里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景色十分优美。现有石坊一座,匾额刻有“回马岭”三字,东西崖勒刻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回马岭》诗三首,是泰山风景区著名景点。关于这“回马岭”之名的来历,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而“宋真宗赵恒回马”说流传最广,与清乾隆在公元1748年登泰山时在此赋诗题刻有关:“瞳日照紫芙蕖,石登盘行路转徐,传是真宗回马处,当年来为奠天书。”至今摩崖石刻仍保存完好。可是,从历史记录来看,宋真宗赵恒来泰山封禅并不是骑马上山的。也有人认为,“回马岭”之名是唐玄宗于公元725年骑马登泰山时,至此山势高峻陡拔,马不能上而得名。还有人认为,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56年登泰山时,在此回马,遗名“回马岭”。
另外,关于“虫二”的来历,争论也挺多。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乾隆和臣子们逛泰山,看到“虫二”两个字。乾隆不明白,走出六十步,方才琢磨出这是“风月无边”,忙对刘墉、和珅说了。刘墉听闻,说他早就琢磨出来了,并在脚边写了“风月无边”四个字。乾隆不信,走回去六十步,果然见刘墉所书墨迹未干。由此留下一话把儿,说“刘墉的学问比乾隆大六十步”。
还有人说,关于“虫二”的来历是这样的:据传,清代光绪年间,吕县有个大财主,名刘殿锡,字廷桂,常常来泰山游山玩水。后来,看上了一位名叫靛云的尼姑,三番两次向她求爱,一次又一次碰了壁。他怏怏不乐,奋笔写下“虫二”两字,刻在斗母宫附近的岩壁上,至今犹存。有人问他是什么字,什么意思,他说:“看上去是两个字,实则是四个字,即‘风月无边’,双关语,是赠给斗母宫尼姑的!”说完扬长而去,再也不到斗母宫来了。
于是有人猜测,因为“风月”两字太露了,只能取其中间两字。意思即是繁体字“风”中的“虫”,与“月”中的“二”。
泰山名胜的来历之谜,还有许多有待人们去猜测、开解,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