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木版年画多以中堂为主
滑县木版年画中的钟馗形象
本报安阳讯 “我认为,这是新发现的一个年画产地,是河南民间文化遗产中非常惊人的发现。”11月25日下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在安阳滑县慈周寨乡前二村韩建峰家中,对跟随采访的中央、省、市三级媒体记者郑重宣布——滑县慈周手工木版年画是民间文化遗产的一个惊人发现。
25日,在4℃的寒风冷雨中,冯骥才与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的领导、专家,踏着泥泞走进滑县慈周寨乡,考察一个已流传了800多年,但却鲜为人知的文化遗产品种——滑县慈周手工木版年画。据悉,冯骥才稍早以前已研究过滑县慈周手工木版年画。
韩家大院围满了闻讯赶来的村民。他们惊奇地议论着:“这木版年画平时只是在家里挂着,还不知道它是宝贝哩!”
在众人的簇拥下,冯骥才伏下身躯,细看每一幅年画,并不时发问,从各个角度拍下照片。他还吩咐随行的中央美院研究生广泛考察村落、田野等周围文化遗存现象,以便更精确地对滑县木版年画进行文化定位。
其间,他还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滑县慈周手工木版年画第27代传承人韩建峰木版刷墨、嘴巴喷水、宣纸压模、滚子轧印等印制过程,而韩建峰平均两分钟就能印制一幅木版年画。
村民韩爱国说:“印年画的这块梨木版已经200多年了。如果两个人搭帮印,一天能印1000多幅呢!现在村里还有10多家能印这个画。”
据了解,滑县慈周手工木版年画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明初潦倒艺人韩朝英(籍贯山西,公元1476~1537年)为其振兴者。在传承过程中,只传韩姓男子。自明中期到2006年,滑县木版年画“兴隆”、“兴义”和“兴盛”三个派号的传人,已历经27代,传承到如今的韩丙利、韩建峰、韩国富3人。而自第二代韩思通至27代,他们的生息地都在河南滑县。
在现场,冯骥才边讲边比画:“跟北边——天津杨柳青年画,南边——桃花坞年画,特别是河南本土的朱仙镇年画相比,滑县木版年画完全不一样。这个地方以中堂为主。从内容上来讲,基本上没有故事,没有世俗生活,而跟民间的信仰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是风俗的木版画,主要用在过年。这些画体现了古代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而非迷信。从绘画风格来讲,这是一种对称的风格。色彩也迥异于朱仙镇。朱仙镇年画以紫色为主,而黄紫色贯穿始终。这儿的年画基本上色较浅。”
“它的画法也是独有的。朱仙镇是以套版为主,这儿是以单线手绘为主,有点类似杨柳青的画法。但在技法上,是先用深色再加浅颜色的晕染,尽可能把一个平面的画面,画得立体一些。”冯骥才继续点评道。
“这种画有‘文气’——它把字和画结合得非常好,多把对联与画面连在一起的,字和画在同一块版上,再加横批,同为一体。另外,我发现一个题材是别的地方很少见到——社君、田祖,这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的反映,在其他地方的年画里几乎看不见。其画面饱满,人物、景物都非常丰富,非常独特。”
冯骥才说:“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历史冲刷,滑县还保存着这么丰厚的文化遗产,还有这样活态的印刷,也是罕见的。从内容到技艺、刻版、文画结合到手工活体印刷,整个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是豫北地区重要的民间文化的发现!也是我们民间文化普查抢救给这次全国会议的贡献。”
冯骥才提醒当地党委、政府帮助韩氏家族对老木版的保护,老版千万不要再卖了,千千万万别再卖给外国人,也别卖给文物贩子,因为它是本地的“根”,是“乡亲们祖祖辈辈文化创造的积累”。
滑县县委书记刘国连向冯骥才表示,一定会高度重视本土的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