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海岸线温三地和海洋的联系更为紧密

蓝色海岸线温三地和海洋的联系更为紧密
蓝色海岸线温三地和海洋的联系更为紧密
①洞头海霞村千亩羊栖菜养殖场

②三地志愿者探访鹤顶山风电场

③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

④一位渔民从羊栖菜养殖场归来

海洋,会让人联想到蓝色、神秘、辽阔和浪漫。

翻开浙江省地图,宁波、台州、温州三地近千里的蓝色海岸线蜿蜒伸展。

在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时,甬台温三地和海洋的联系更为紧密,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不久前,甬台温三地的环保志愿者组成探访团,沿着千里海岸线,从北纬30°的宁波一路向南到北纬27°的温州苍南县,探访甬台温海洋经济中的生态之美。

海水海风转为清洁能源

随着潮起潮落,台州温岭市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已默默地运转了25年。在潮汐能被列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综合开发后,探访团在下楼村,目堵了这座全国最大的潮汐发电站。

潮汐发电,就是利用潮汐形成的落差来推动水轮机,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建设潮汐电站,先要建一道拦海大坝,把海湾与海洋隔开形成水库,厂房内安装水轮发电机组,当水从水库流向海洋时,机组便能发电。

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建成后,每年发电可供3000户居民用电。潮汐发电不仅零碳排放,对居住环境无污染,并且是可持续循环的。

据业内人士估计,浙江省可开发的潮汐能装机容量为880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40%,年发电量263亿千瓦·时,相当于12个新安江水电站的年发电量。专家估算,如能全部加以开发利用,等于每年提供标准煤1000万吨,宁波可以有3个月不用从外地运煤。

从慈溪杭州湾,到洞头的小渔村,再到苍南的鹤顶山,风力发电随处可见。慈溪风力发电场、鹤顶山电站等每年能提供几千万千瓦·时电量。

迷你版的风力发电机在我们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应用:山区用小型风力发电机做一个常年不花钱的路灯;高速公路用它做夜晚的路标灯;城市小高层楼顶也可用风力电机,这不但节约而且是真正绿色电源。

生态村建设选择低碳

太阳能用在垃圾屋上,让探访团成员赞叹不已。

在温州洞头白迭村,这个以前被称为洞头“小西藏”的偏远村庄,现在有了两样宝贝:“太阳能垃圾屋”和“自动冲水公厕”。

垃圾屋里面安装了一个自动消毒装置和杀蚊、照明两用的LED节能灯,能解决垃圾臭味弥漫和虫蝇横飞的问题。垃圾屋上面还有一块书本大小的太阳能蓄电板,别看它小却可以满足垃圾屋装置的日常用电。

白迭村口还有一座能自动冲水的公厕。公厕用的水全都是山水,因为物理学里自上而下的势能作用,以及水流高峰时段自动冲水,低峰时段手动控制结合,这座公厕也迈向了省电、节水的低碳路线。据说不少游客跑到白迭村就是为了看这个厕所。

海上养殖生态“长寿菜”

站在洞头海霞村,一眼望去,天然形成的海湾映入眼帘,海面上一张张大网几乎覆盖了整个海湾的一半,像是一块块耕耘在海上的田地,这里是当地村民的羊栖菜生态养殖基地。

羊栖菜是一种海藻,呈红褐,外形有点像大麦,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日本称其为“长寿菜”。海霞村养殖了1000亩羊栖菜,而整个洞头县有6000亩,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年产值达2亿元。

羊栖菜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更让人惊讶的,它还是海水天然的“净化器”。羊栖菜能吸附海底的污泥,能将海水中的氮和氨吸收消化,改善了海水浑浊现象。同时,羊栖菜和其他鱼、贝类等多品种养殖,还能形成生态互补,遏制海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水清、天蓝,风吹过,带起海上阵阵“麦浪”。“苍江几度变桑田,海外桃源别有天。云满碧山花满谷,此间小住亦神仙。”清代诗人王步霄如果再到洞头,又会发出怎么的感慨?

标签:蓝色海岸线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