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街(手机版)
首页 > 奇闻异事

一战前后英国借海底电缆监听全世界 美国愤怒

作者:奇闻街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725

“棱镜门”曝光的美国全球监听项目之所以得以实施,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垄断地位。在情报史上,类似这样的窃听垄断也曾在有线电报时代出现过,那就是英国借助对海底电缆的垄断实施的“全球大监听”。英国利用自己在海底电缆网上的“节点控制”便利,可以很方便地窃听、监控各国信息舆情、军机大事,窃听使得英德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窃听电报导致英德走向对抗

有线电报的发明者并非英国人,而是19世纪中期的美国人摩尔斯,人类从此进入“电通讯”时代。“日不落帝国”英国很快意识到,有线电报对维持自己这个在全球都有殖民地和驻军分布、需要建立覆盖整个世界的快速通讯网络的大帝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英国不仅很快在本土建立起完整的有线电报网,还打起了海底电缆的主意。因为英国是岛国,唯有建立四通八达的海底电缆网络,才能把电报通讯的触须伸向世界各地。

1851年11月,世界笫一条海底电缆建成,该电缆全长仅33公里,从英国多佛尔到法国加莱,横跨英吉利海峡;1866年,连接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由英国建成;1880年,英国铺设的海底电缆总长度已达到惊人的156万公里,连接英国和印度、英国和美国、英国和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英国和非洲、英国和中国……原本耗资巨大、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越洋通讯变得便利和便宜,例如从印度发一份电报到伦敦,一个字节只要4便士,第二天便可送达。

这个电报网络从一开始就被用于情报领域,起初的“情报功能”是方便间谍将远方搜集、刺探来的情报,用最快的速度送回本部。不过随着各国纷纷开始使用有线电报这种既快捷、又方便的通讯工具,传递远端信息、军情以及情报,英国很快发现,利用自己在海底电缆网上的“节点控制”便利,可以很方便地窃听、监控各国信息舆情、军机大事,让自己的外交、军事行动可以料敌先机,谋定后动,甚至后发先至。

19世纪末英国和德国的外交危机,和英国对德国由绥靖转向对抗,正是从一次关键的海底电缆窃听开始的。1896年,英国对当时由说荷兰语的布尔人组成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发动攻击,惨遭失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闻讯发电报给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保罗·克鲁格,祝贺布尔人的胜利,并称德兰士瓦“独立自主地战胜了侵略者”、“?I卫了国家独立”。这份电报通过英国人控制的海底电缆传到德兰士瓦之前,就先被英国截获,自此英国对德国的威胁加强了重视,一改以往妥协姿态,转而在全球各地采取对抗措施,而德国也针锋相对,英德矛盾逐步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破译密电推动美国参加一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海底电缆窃听行动越来越严密,他们在电缆连接点设立窃听机构,安放窃听装置,并迅速将重要信息汇总研究。当时世界上其他强国警觉地认识到,英国的单边信息垄断和单向窃听,对各国利益损害实在太大。

20世纪初,法国、德国和美国相继投入巨资,建立独立的海底电缆体系,试图绕过英国的“耳目”。这种做法表面上收到一定成效:1908年英国海底电缆网络占有率已从最初的近乎100%下降到56.2%,美国获得19.5%的份额,法国也有9.4%。在当时最重要的大西洋海底电缆方面,内部联合电报公司、商用电缆公司和全美电报公司等三家美国公司后来居上,占据了大多数份额。

但英国的窃听便利并没有“缩水”:当时只有英国在全球范国内拥有如此多的殖民地和属地,英国得以控制全球绝大多数海底电缆连接的中继站,其他国家的竞争者除了相互间的直通海底电缆可避开英国耳目外,大多数电缆仍然通过英属中继站,难以避免被英国在“必要时候”窃听。不仅如此,英国还发明了一种叫“割缆船”的特种船只,这种船在战时会毫不客气地切断他国海底电缆,而强大的皇家海军可确保这些“电缆海盗”顺利作业。一战爆发后,这种“强制窃听”发挥作用:英国在开战后不久,就把德国通往世界各地、不经过英属中继站的海底电缆,用削缆船统统截断,迫使德方不得不冒险使用英国海底电缆传递越洋信息,并为此发明了密码电报。英国针锋相对,成立了俗称“40号房间”的密码破译机构,专门负责破译通过海底电缆传输的德国密电码。

1917年1月16日,英国海底电缆窃听史上最重要、最着名的的事件——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发生。当天,德国外务秘书阿瑟·齐默尔曼发加密电报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海因里希·冯·厄卡德特,内容为德国迫于英国海上封锁,将在当年2月1日开始“无限制潜艇战”。由于美国表示,一旦德国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就将对德宣战,齐默尔曼指示厄卡德特努力说服墨西哥和德国结盟,出兵攻打美国,以拖住美国后腿。

这份加密电报被截获后送注“40号房间”,3月1日电报内容被公之于世,美国开始将信将疑,继而在更多证据下震惊、恼怒,于4月6日对德宣战,从而彻底改变了一战进程。

技术进步结束英国电报窃听黄金时代

?战后,羽翼丰满的美国努力强化自己的海底电缆网,并建立了专门负责窃听的情报机构“黑屋子”。但美国这些努力,并未能彻底动摇英国在海底电缆窃听领域的优势地位。例如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从佛罗里达铺设海底电缆直达巴西,但电缆却“鬼使神差”地和英国—巴西海底电缆连为一体。正如时人所言,只要使用海底电缆发送有线电报,不论从哪里发送到哪里,多半都会在某个鲜为人知的地点和英国的海底电缆“接头”。

英国有线电报窃听的黄金时代最终因为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落下帷幕。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无线电技术获得大发展;30年代末,远程航空技术也有了突破,远距无线电加密通讯日益普及,更机密的信息还可由专门信使用飞机直接送达,英国在海底电缆的“布点优势”变得无用武之地。二战后殖民时代随之告终,英国不再是“日不落帝国”,连“布点优势”也荡然无存。

二战受降时的变故:英国曾强制接管香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天皇颁布敕令,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江苏南京中国陆军总部(原中央军官学校大礼堂原址)举行,从而宣告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全面结束。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最后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正义反击战取得的最终胜利。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从当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投降到9月9日投降签字仪式正式结束,在这短短的20多天时间里,中国抗战受降曾出现过三个突然变故。

变故一:浙江玉山机场跑道被雨水冲坏,洽降地点突然由浙江玉山改为湖南芷江

日本政府宣告无条件投降后,即8月15日上午,蒋介石就致电南京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蒋在电文中提出六项投降原则,其中第二项“该指挥官即通令所属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派代表至玉山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8月17日下午,冈村宁次复电蒋介石“……率同随员三人,准予本月十八日乘飞机至杭州等候尊令再起飞玉山……并请咨照玉山飞机场派员接见……”

从蒋介石与冈村宁次的互通电文中可悉,当时的日本投降洽降地点是放在浙江玉山的,蒋介石要求日本投降代表坐飞机赶到玉山飞机场,投降代表方面也做出了赶往玉山的准备。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等双方代表面对面坐下来洽谈日本投降有关事宜。可在这个节骨眼上却发生了一件十分紧急的大事,即洽降地点由浙江玉山突然改变到湖南芷江。蒋介石收到冈村宁次复电当日,就把受降改址一事电告了冈村宁次,并再次强调了日方降使到湖南芷江洽降的注意事项。

本来安排得好好的洽降地点为何要突然改变呢?原来浙江玉山机场当时受天气影响,飞机场跑道被雨水冲坏,已经不能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洽降地点才突然改变到芷江。而芷江当时有远东盟军第二大机场(前进机场,也即现在的芷江机场),所以芷江洽降也由此而来。

变故二:冈村宁次想把投降签字责任推给手下幕僚,日军总部险些从南京移住吴淞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中日芷江洽降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只等9月9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正当所有的工作安排照计划进度正常进行时,日本降使主官即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突然提出要移住吴淞。理由是以加强日方在吴淞口岸的军舰船舶管理,好把自己在南京的房子空出来以方便双方工作联络。

冈村宁次这一突如其来的信息让中方人员感到震惊,最先知道冈村宁次这个内心秘密的不是蒋介石,也不是何应钦,而是中国陆军总部副参谋长冷欣,冷欣当时担任南京前进指挥所主任,他是在与冈村宁次的谈话中获悉的。

且说吴淞地处上海境内,是一个重要的近港口城市,海上水路交通甚为方便,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冈村宁次本来对日本天皇语告天下,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事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作为日本驻中国派遣军司令长官却想把自己的总部移居吴淞,在南京只留下日方联络员负责投降事宜。此刻,每一个稍微谙事的官兵都清楚,这最后的投降签字其他人员是无权代签的。冈村宁次这一招无非就是想把投降签字的责任推给手下幕僚,以推卸历史的责任,另一方面或许还想来个金蝉脱壳,自己转到吴淞后,暗渡陈仓,伺机逃脱。

相关阅读:

  • 你见过200斤以上的逆天颜值大美女
  • 为什么《暴走大事件》越做越差,是
  • 穿军装最美的十大女明星都有谁?
  • 《新闻联播》那些“退役”的主播们
  • 明星们都有哪些尴尬的瞬间?
  • 50年代的女星谁最漂亮?
  • 成龙究竟知道什么黑幕?
  • 赵本山捧红的那些人如今都混得如何
  • 窦唯的现状究竟如何?真的像媒体报
  • 梁宏达现在在干什么?
  • 上一篇:玩笑误国:中国正史中的戏言
    下一篇:高斯的生平经历 高斯有什么成就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


    站点地图|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7-2021 奇闻街 版权所有 |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