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中国汉族的八大民系之一,世居中原,因战乱或灾荒,几经迁徒,辗转至闽粤赣边区,散居世界各地,共有6562.429万人。大约在康熙年间到民国时期,客家人分五次大规模从大陆迁往台湾。回顾历史,台湾曾经多次遭到西方列强的骚扰和侵占,台湾人民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在护台御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斗争中,台湾客家人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台湾到底有多少客家人?分布在哪些地方,他们的地位怎样?祖籍地在哪里?其祖先是何时迁台的?现在台湾的客家人与原乡大陆的客家人有哪些异同点?
一、台湾客家 遍布全省
从大陆记者赴台实地考察和所掌握的资料看,台湾的客家人遍布各地,在台湾2300万人口中,客家人总人数达460万,约占台湾总人口的l/5,其中能讲客话者有2OO余万。台湾客家人中有不少是台湾政要、商贾和文化名流,如吕秀莲、吴伯雄、马英九、许信良、蔡英文、苏贞昌、罗大佑、候孝贤、杨德昌等。
在台湾的客家人中,许多人以为广东籍客家人最多,如我们以其原籍的府州县分,的确如此。如陈运栋先生所著《台湾的客家人》一书就有记载:古嘉应州属(包括镇平、平远、兴宁、长乐、梅县等县)的客家人占最多数,约占(全部台湾客家人口的)二分之一弱;其次为惠府属(包括海丰、膝丰、归善、博罗、长宁、永安、龙川、河源、和平等县)的客家人,约占四分之一;再次为潮州府属(包括大埔、丰顺、饶平、惠来、潮阳、揭阳、海阳、普宁等县)的客家人,约占五分之一强;而以福建汀州府属(包括永定、上杭、长汀、武平、宁化等县)的客家人最少,仅占十五分之一。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有这样一个明摆着的事实,福建汀州府是客家人的祖籍地,根据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及客家姓氏族谱记载,不论何姓的客家人(当然包括广东省嘉应州府、惠州府和潮州府的客家人),其祖先都曾徙居过闽西--福建汀州府,基本上都把最早迁抵闽西的那代祖先奉为始祖或一世祖。海内外各地区客家人绝大部分是从闽西迁播繁衍的,当然包括台湾的客家人。
二、客家迁台 始于清朝
客家人何时迁台,也就是说,台湾客家人的祖先是何时渡海;垦辟台湾的?据史料记载和考察研究,一般认为,或者说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客家人去台,大约在清朝平定台湾之后二三年间,即康熙二十五、二十六年(公元1686-1687年)间。那时海禁初开,闽粤人民因受生活环境所迫,大量东移赴台谋生。闽南人因占地利(近台渡海容易)、人和(台在明郑成功时代原为闽南人的天下)关系,自然较居优势;而汀州、粤东客家人赴台较迟,受各种政令限制(当时施琅奏请清朝禁止汀、潮、惠人自由赴台),故占下风。其时,客家人度海赴台,想在府治(现台南市)附近拓垦;而府治附近已被闽南人占有,无余上可垦,便在东门外拓垦菜园,以维生计。以后大约在1688年,清政府续遣部队中有一队是闽粤客家兵,人数约100多人。他们在安平.台南等区服役四年后退伍,被安置在屏东县万丹乡附近从事屯田。到1691年左右,客家人逐渐往屏东下谈水东岸一带开垦荒域。至1696年施琅死后。海禁渐驰,闽、粤客家人才闻风而至,于是人口激增,垦区日广。北迄罗流门南界,南至林仔边溪口,沿下淡水、东港两区流域,大小村庄,星罗棋布。由此可知,客家人入垦台湾,在康熙年间,是以屏东的下谈水溪东岸近山平原为中心;其他高雄、台南、嘉义等地区,虽也有若干点状的拓殖,但是人数不多,垦面也不大。至雍正年间,他们入垦地的中心,渐次移到彰化、台中一带地区,到乾隆年代,则北移至台北、桃园、新竹、苗栗一带。新竹的东南山区,则退至道光年间,才由客家人所开垦。这是由于客家人赴台较迟于闽南人之故,只能选择一般人不愿居住的偏僻瘴疣地区,以及靠山麓或贫脊的丘陵地开辟。
三、反抗日本侵略的台湾客家英杰
由于英、法、美、日等各国殖民者多次窥探侵略台湾,台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1868年,广东丰顺客家人丁日昌向曾国藩建议,建南洋海防重心于台湾;1874年,建议在台湾驻泊铁甲船,以作东南海防之屏障。1876年11月,丁日昌以福建巡抚身份巡视台湾。他在台湾视事期间8个月,足迹遍全岛,并多次上疏清廷指出:“台湾孤悬海上,矿产丰盈,各国群思染指。不筹海防则已,欲筹海防,宜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他在台湾采取了一些措施,架设电线,筹筑铁路,抓紧设防开发,为台湾的防务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广西灌阳客家人唐景菘被任命为台湾巡抚。他看到了台湾民众 “愿报效杀贼者,日有千数百人”的强烈抗日情绪,曾经积极策划防务。《马关条约》签订后, 他反对割让台湾,并筹措抗敌。日军曾悬金60万购其头。 ?
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客家人刘永福,受命率领黑旗军驻守台南。台北沦陷后,刘永福向台湾同胞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自问年将六十,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执挺胜敌:在我 坚心似石,弃职以为,……惟军民共守,气味最贵相投;淮楚同仇,援助岂能稍异?本帮办亦犹人也,无尺寸长,有忠义气;任劳任怨,无诈无虞”。刘永福将自己率领的黑旗军放到最危急的战场上,来团结不同派系不同地区的各军。
他在台南被推为军民抗日首领,所部黑旗军曾在苗栗、彰化和嘉义等地联合义军英勇抗击日军。直到10月19日,日军大举进攻台南,他才内渡大陆。?
爱国志士台湾苗粟客家人丘逢甲,原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蕉岭)。当台湾割让日本的 消息传来,他挺身而出,奔走呼号,三次上书,字字血泪,反对割让台湾,指出:“和议割台,全民震骇。……如日酋来攻台湾,台民惟有开仗”。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愿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日人手。他统领抗日义军和客家乡亲,“拒倭守士”,驻防台中。他身先士卒, 跟入侵日军浴血奋战。在新竹、台中一带转战月余,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挥泪内渡广东镇平县?
由于清廷妥协投降,局势难以挽回,唐景菘、刘永福、丘逢甲三人于1895年5月25日成立“台湾-民-主-国”,唐景蒋被推为总-统,刘永福被推为大将军,丘逢甲被推为义军勇军统领。“台湾-民-主-国”的成立完全出于反对日本统治,尽可能把台湾保存在中国版图之内。他们改的年号为“永清”,意思极为明白,就是“永戴圣清(永远 拥戴清王朝)。他们在《总-统文告》中宣称:“惟是台湾疆土,荷大清经营缔造二百余年,今虽自-立-为-国,感念列圣旧恩,仍应恭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在《自主宣言》中也表明:“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台湾-民-主-国”绝无“台独”的意向,相反在号召民众 反日斗争中起到积极作用,绝不可跟今天的“台独”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丘逢甲倾家财以为兵饷,号召民众“人自为战,家自为守”,以实际行动影响着台湾民众的护台御敌斗争。
1911年客家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消息传到台湾后,客家民众无不兴高采烈、异常激动。台湾苗栗客家人罗福星,祖籍广东嘉应镇平县。他受中国同盟会派遣,于1913年3月在苗栗召开台湾革命同志代表大会,发表《大革命宣言书》,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号召民众起来光复台湾。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繁忙奔走于台中、台北、台南、苗栗等地,召集同志,发动民众,宣传革命,布置起义计划。他曾两次被捕,但斗志不灭,最后于1914年3月3日被日本侵略者处死。遇害前曾素纸笔作绝笔书曰:“不死于家,永为子孙纪念;而死于台湾,永为台湾同胞纪念耳”! 罗福星为国牺牲、慷慨就义的事迹 感动着千千万万的台湾同胞。
四、六堆客家 忠勇代表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台湾的客家人为抗击日军侵台,发挥了不同寻常的特殊贡献。他们有的振臂高呼,揭竿而起;有的毁家舒难,招兵买马;更有数不胜数的客家人群起响应,遥相呐喊,手握刀枪,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 ?
在抗击日军入侵台湾的行列中,有一支由客家人组成的“六堆”义军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所谓“六堆”,即清朝康熙六十年(公元1712年),朱一贵起义,引发乱事,暴-民趁势欺凌其他族群。高雄屏东地区来自广东梅县、蕉岭、福建汀州等地,语言、风俗习惯相同之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即佳冬、枋寮、杉林、高树、长治、监埔、麟洛、竹田、潮州、内埔、美浓、六龟、万峦、新埤、及里港之武洛等十余乡镇之广大地区)的客家人,为了保卫家乡、维护身家性命,相约于内埔天后宫,分先锋、中心、前、后、左、右六个地区,组成“六队”兵马协助弭平战乱。乱事平定之后,清廷感于“六队”后称“六堆”客家人士之忠义勇敢,特敕建“忠义亭”于竹田乡西势村,以奉祀先烈英灵。从此,“忠义祠”成为“六堆”客家人士之精神堡垒,“六堆”也因此成了台湾规模最为庞大之民间自发性自治、自卫组织,“六堆”人士皆能协力合作,奋勇抗暴,故在“六堆”部落所兴建之隘门(客家人称作栅门,为一防御性建筑)上,清廷都曾封赐“褒忠”、“怀忠”以为表彰。
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侵台,台湾客家人组成的“六堆”义军奋起反抗,屏东客家人李向荣、萧光明分别任大总理和副总理。他们神出鬼没,作战顽强,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以至日本的报纸也发出了“六堆义军英勇无比,难以战胜”的哀叹。后来,萧光明战死于访寮之役,李向荣潜渡祖籍广东蕉岭,但“六堆”义军仍战斗到最后一刻。据丘福盛先生《六堆同胞孤军抗日血泪史》记载:“我义勇军由丘凤扬(继) 任大总理,林光福为副总理,钟发春为总参谋,……义勇兄弟也越战越勇,时及正午,全庄无一不中弹,火海沸腾血肉如风雨,硝烟朦胧天日俱昏”。“这个神圣的牙城也被烧成光秃秃的焦土,堪称寸草不留。于今长兴庄被称为‘火烧庄’,其来由也在此”。 在长治火烧庄一役,“六堆”精英牺牲殆尽,其英风伟烈,悲壮之史实,实为客家人硬颈精神之典型。
在日本占据台湾的五十年间,台湾人民的抗日烽火始终没有停息过。广大台湾客家人,亦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他们一有机会,就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弄得日军惶恐不安。抗日战争爆发后,无数台湾省客家人,为驱逐日本侵略者,出生入死,赴汤蹈火。在苗栗、新竹、桃园、屏东、彰化、凤山、诸罗等客家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到处都有客家人保家卫国、驰骋疆场的身影,到处都有客家人为国捐躯、血-染-风采的感人事迹。这些无名英雄、客家乡亲,为台湾的抗日历史谱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五、日据时期客家人不屈的斗争
1895年日本殖民者割据台湾后,台湾省客家人无论身处世界何地,强烈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丘逢甲内渡后,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台湾,赋诗曰:“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重完破碎山河影,与结光明世界缘”。这些诗篇表达了他怀念家乡父老的深情厚意,发奋驱仇复土的悲壮情怀,以及渴望台湾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他给儿子起名“念台”,临终前还嘱咐:“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日本占据台湾时期,不仅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而且在文化上进行野蛮的精神摧残,激起了广大台胞的不满和反抗。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台湾客家人置个人安危以度外,满怀报国之志,以各种方式宣传救亡图存、维护统一的道理。针对日本殖民者实行奴化教育,开办各种类型的学校,很多客家人开办了“书房”、私塾和私立学校,广大师生不顾禁令,偷偷上课,教师用客家话讲授汉文。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台湾青年纷纷成立进步团体,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四川乐山客家人郭沫若等人的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该团发表了《告中国同胞书》,呼号“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
20年代至30年代,台湾文艺进入了新的蓬勃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新文学知名作家,创办了不少进步的文艺刊物。台湾新竹客家人吴浊流,原籍广东蕉岭。他是台湾现代、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对奴役、争取独立和自由的立场和政治倾向,充满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时代精神和热烈的爱国情感,他的代表作、抗战前夕开始创作的小说《亚细亚的孤儿》,对台湾客家人乃至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六、今日台湾客家族群意识强烈
台湾的客家人,是大陆闽粤客家迁插过去的,因而在血脉、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因为两岸客家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中,而且台湾的客家人与闽南人相比,仍属少数。因此,他们的“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显得特别强烈,大大超过大陆客家人。台湾客家人认为,他们的地位不如其他族群,尤其是语言方面,闽南话成为台湾通用的语言,叫“台语”,许多客家人都讲“台语”,尤其是年轻一代。所以,客家人作为弱势族群的危机意识显得相当强烈,担心客家话、客家文化、客家人被同化,而逐渐消失。因此,有一批“客家运动”的倡导者,以抢救客家文化为己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宣扬客家文化,如兴办客家电台、电视台、客家文化杂志、报纸,介绍客家文化;举办各种讲座、演唱会、文体活动,学术研讨会,宣导客家精神;兴建客家文化中心、民族馆,展示客家文化;成立客家文化教育基金会,组织学者输写、收集、出版有关客家乡土文化的书籍、歌谣、画册,等等。这些都能够传播客家文化,使之能在台湾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客家名人录:
一、军政人物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广东香山(今中山市)客家人。
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客家人(在他的作品《回忆我的母亲》里提到)
叶剑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广东梅州客家人
刘亚楼——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人民空军创建者和首任司令员,福建武平客家人
杨成武——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前副总参谋长,福建长汀客家人
吴伯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台湾桃园中坜客家人,祖籍福建龙岩永定县
吕秀莲——前台湾“副总统”,台湾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台湾桃园客家人
马英九——中国国民党主席、台湾“总统”,自称祖先由陕西迁入湖南,是湖南客家人
许信良——前台湾民进党主席,台湾桃园中坜客家人
蔡英文——台湾民进党主席,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枋山乡枫港,是屏东客家望族
苏贞昌——台湾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前台北县县长、台湾屏东客家人
邱议莹——台湾民进党美女“立委”,曾任台“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副主委,屏东客家人
李光耀——新加坡前总理,祖先是广东客家人
他信.西那瓦——泰国前总理,华裔,祖籍广东梅州
二、作家
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四川乐山客家人
吴浊流——台湾现代著名作家,台湾新竹客家人,代表作为小说《亚细亚的孤儿》
林海音——台湾著名作家,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代表作为小说《城南旧事》
三、传媒业
胡文虎——著名侨领,“万金油大王”、香港星岛报业集团创始人,福建龙岩永定客家人
胡仙——胡文虎女儿,香港星岛报业集团前掌门人
四、体育明星
李惠堂——亚洲球王,广东梅州五华县客家人
何雯娜——2008年北京奥运会蹦床女子个人赛冠军,祖籍广东大埔
五、演员、歌手
周润发——香港演员、国际巨星,祖籍广东宝安(现深圳)
钟楚红——香港演员、艺人,祖籍广东博罗
张国荣——香港已故著名歌手、演员,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黎明——香港歌手、艺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 ,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曾志伟——香港演员、主持人、艺人,祖籍广东省江门市
万梓良——香港艺人,祖籍广东宝安(现深圳)
陈小春——香港演员、歌手、艺人,祖籍广东惠州惠阳
钟汉良——香港演员、歌手,祖籍广东惠阳
罗大佑——台湾创作歌手、音乐教父,台湾苗栗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侯孝贤——台湾著名导演,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杨德昌——台湾著名导演,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张小燕——台湾著名女主持人
胡瓜——台湾著名主持人,台湾苗栗客家人
刘若英——祖籍湖南省醴陵(跟马英九一样是湖南客家)
陈建州——又称黑人,台湾主持人,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王心凌——台湾歌手、演员,祖籍广东海陆丰县
陈乔恩——台湾偶像艺人,台湾新竹客家人
范文芳——新加坡模特、演员,新传媒“一姐”
巫启贤——马来西亚歌手,祖籍广东东莞
戴佩妮——马来西亚歌手,祖籍广东海陆丰县
品冠——马来西亚歌手,祖籍广东海陆丰县
刘惜君——大陆女歌手,2009“快乐女声”第5名,广东梅州梅县客家人 客家人,是中国汉族的八大民系之一,世居中原,因战乱或灾荒,几经迁徒,辗转至闽粤赣边区,散居世界各地,共有6562.429万人。大约在康熙年间到民国时期,客家人分五次大规模从大陆迁往台湾。回顾历史,台湾曾经多次遭到西方列强的骚扰和侵占,台湾人民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在护台御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斗争中,台湾客家人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台湾到底有多少客家人?分布在哪些地方,他们的地位怎样?祖籍地在哪里?其祖先是何时迁台的?现在台湾的客家人与原乡大陆的客家人有哪些异同点?
一、台湾客家 遍布全省
从大陆记者赴台实地考察和所掌握的资料看,台湾的客家人遍布各地,在台湾2300万人口中,客家人总人数达460万,约占台湾总人口的l/5,其中能讲客话者有2OO余万。台湾客家人中有不少是台湾政要、商贾和文化名流,如吕秀莲、吴伯雄、马英九、许信良、蔡英文、苏贞昌、罗大佑、候孝贤、杨德昌等。
在台湾的客家人中,许多人以为广东籍客家人最多,如我们以其原籍的府州县分,的确如此。如陈运栋先生所著《台湾的客家人》一书就有记载:古嘉应州属(包括镇平、平远、兴宁、长乐、梅县等县)的客家人占最多数,约占(全部台湾客家人口的)二分之一弱;其次为惠府属(包括海丰、膝丰、归善、博罗、长宁、永安、龙川、河源、和平等县)的客家人,约占四分之一;再次为潮州府属(包括大埔、丰顺、饶平、惠来、潮阳、揭阳、海阳、普宁等县)的客家人,约占五分之一强;而以福建汀州府属(包括永定、上杭、长汀、武平、宁化等县)的客家人最少,仅占十五分之一。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有这样一个明摆着的事实,福建汀州府是客家人的祖籍地,根据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及客家姓氏族谱记载,不论何姓的客家人(当然包括广东省嘉应州府、惠州府和潮州府的客家人),其祖先都曾徙居过闽西--福建汀州府,基本上都把最早迁抵闽西的那代祖先奉为始祖或一世祖。海内外各地区客家人绝大部分是从闽西迁播繁衍的,当然包括台湾的客家人。
二、客家迁台 始于清朝
客家人何时迁台,也就是说,台湾客家人的祖先是何时渡海;垦辟台湾的?据史料记载和考察研究,一般认为,或者说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客家人去台,大约在清朝平定台湾之后二三年间,即康熙二十五、二十六年(公元1686-1687年)间。那时海禁初开,闽粤人民因受生活环境所迫,大量东移赴台谋生。闽南人因占地利(近台渡海容易)、人和(台在明郑成功时代原为闽南人的天下)关系,自然较居优势;而汀州、粤东客家人赴台较迟,受各种政令限制(当时施琅奏请清朝禁止汀、潮、惠人自由赴台),故占下风。其时,客家人度海赴台,想在府治(现台南市)附近拓垦;而府治附近已被闽南人占有,无余上可垦,便在东门外拓垦菜园,以维生计。以后大约在1688年,清政府续遣部队中有一队是闽粤客家兵,人数约100多人。他们在安平.台南等区服役四年后退伍,被安置在屏东县万丹乡附近从事屯田。到1691年左右,客家人逐渐往屏东下谈水东岸一带开垦荒域。至1696年施琅死后。海禁渐驰,闽、粤客家人才闻风而至,于是人口激增,垦区日广。北迄罗流门南界,南至林仔边溪口,沿下淡水、东港两区流域,大小村庄,星罗棋布。由此可知,客家人入垦台湾,在康熙年间,是以屏东的下谈水溪东岸近山平原为中心;其他高雄、台南、嘉义等地区,虽也有若干点状的拓殖,但是人数不多,垦面也不大。至雍正年间,他们入垦地的中心,渐次移到彰化、台中一带地区,到乾隆年代,则北移至台北、桃园、新竹、苗栗一带。新竹的东南山区,则退至道光年间,才由客家人所开垦。这是由于客家人赴台较迟于闽南人之故,只能选择一般人不愿居住的偏僻瘴疣地区,以及靠山麓或贫脊的丘陵地开辟。
三、反抗日本侵略的台湾客家英杰
由于英、法、美、日等各国殖民者多次窥探侵略台湾,台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1868年,广东丰顺客家人丁日昌向曾国藩建议,建南洋海防重心于台湾;1874年,建议在台湾驻泊铁甲船,以作东南海防之屏障。1876年11月,丁日昌以福建巡抚身份巡视台湾。他在台湾视事期间8个月,足迹遍全岛,并多次上疏清廷指出:“台湾孤悬海上,矿产丰盈,各国群思染指。不筹海防则已,欲筹海防,宜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他在台湾采取了一些措施,架设电线,筹筑铁路,抓紧设防开发,为台湾的防务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广西灌阳客家人唐景菘被任命为台湾巡抚。他看到了台湾民众 “愿报效杀贼者,日有千数百人”的强烈抗日情绪,曾经积极策划防务。《马关条约》签订后, 他反对割让台湾,并筹措抗敌。日军曾悬金60万购其头。 ?
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客家人刘永福,受命率领黑旗军驻守台南。台北沦陷后,刘永福向台湾同胞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自问年将六十,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执挺胜敌:在我 坚心似石,弃职以为,……惟军民共守,气味最贵相投;淮楚同仇,援助岂能稍异?本帮办亦犹人也,无尺寸长,有忠义气;任劳任怨,无诈无虞”。刘永福将自己率领的黑旗军放到最危急的战场上,来团结不同派系不同地区的各军。
他在台南被推为军民抗日首领,所部黑旗军曾在苗栗、彰化和嘉义等地联合义军英勇抗击日军。直到10月19日,日军大举进攻台南,他才内渡大陆。?
爱国志士台湾苗粟客家人丘逢甲,原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蕉岭)。当台湾割让日本的 消息传来,他挺身而出,奔走呼号,三次上书,字字血泪,反对割让台湾,指出:“和议割台,全民震骇。……如日酋来攻台湾,台民惟有开仗”。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愿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日人手。他统领抗日义军和客家乡亲,“拒倭守士”,驻防台中。他身先士卒, 跟入侵日军浴血奋战。在新竹、台中一带转战月余,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挥泪内渡广东镇平县?
由于清廷妥协投降,局势难以挽回,唐景菘、刘永福、丘逢甲三人于1895年5月25日成立“台湾-民-主-国”,唐景蒋被推为总-统,刘永福被推为大将军,丘逢甲被推为义军勇军统领。“台湾-民-主-国”的成立完全出于反对日本统治,尽可能把台湾保存在中国版图之内。他们改的年号为“永清”,意思极为明白,就是“永戴圣清(永远 拥戴清王朝)。他们在《总-统文告》中宣称:“惟是台湾疆土,荷大清经营缔造二百余年,今虽自-立-为-国,感念列圣旧恩,仍应恭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在《自主宣言》中也表明:“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台湾-民-主-国”绝无“台独”的意向,相反在号召民众 反日斗争中起到积极作用,绝不可跟今天的“台独”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丘逢甲倾家财以为兵饷,号召民众“人自为战,家自为守”,以实际行动影响着台湾民众的护台御敌斗争。
1911年客家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消息传到台湾后,客家民众无不兴高采烈、异常激动。台湾苗栗客家人罗福星,祖籍广东嘉应镇平县。他受中国同盟会派遣,于1913年3月在苗栗召开台湾革命同志代表大会,发表《大革命宣言书》,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号召民众起来光复台湾。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繁忙奔走于台中、台北、台南、苗栗等地,召集同志,发动民众,宣传革命,布置起义计划。他曾两次被捕,但斗志不灭,最后于1914年3月3日被日本侵略者处死。遇害前曾素纸笔作绝笔书曰:“不死于家,永为子孙纪念;而死于台湾,永为台湾同胞纪念耳”! 罗福星为国牺牲、慷慨就义的事迹 感动着千千万万的台湾同胞。
四、六堆客家 忠勇代表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台湾的客家人为抗击日军侵台,发挥了不同寻常的特殊贡献。他们有的振臂高呼,揭竿而起;有的毁家舒难,招兵买马;更有数不胜数的客家人群起响应,遥相呐喊,手握刀枪,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 ?
在抗击日军入侵台湾的行列中,有一支由客家人组成的“六堆”义军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所谓“六堆”,即清朝康熙六十年(公元1712年),朱一贵起义,引发乱事,暴-民趁势欺凌其他族群。高雄屏东地区来自广东梅县、蕉岭、福建汀州等地,语言、风俗习惯相同之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即佳冬、枋寮、杉林、高树、长治、监埔、麟洛、竹田、潮州、内埔、美浓、六龟、万峦、新埤、及里港之武洛等十余乡镇之广大地区)的客家人,为了保卫家乡、维护身家性命,相约于内埔天后宫,分先锋、中心、前、后、左、右六个地区,组成“六队”兵马协助弭平战乱。乱事平定之后,清廷感于“六队”后称“六堆”客家人士之忠义勇敢,特敕建“忠义亭”于竹田乡西势村,以奉祀先烈英灵。从此,“忠义祠”成为“六堆”客家人士之精神堡垒,“六堆”也因此成了台湾规模最为庞大之民间自发性自治、自卫组织,“六堆”人士皆能协力合作,奋勇抗暴,故在“六堆”部落所兴建之隘门(客家人称作栅门,为一防御性建筑)上,清廷都曾封赐“褒忠”、“怀忠”以为表彰。
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侵台,台湾客家人组成的“六堆”义军奋起反抗,屏东客家人李向荣、萧光明分别任大总理和副总理。他们神出鬼没,作战顽强,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以至日本的报纸也发出了“六堆义军英勇无比,难以战胜”的哀叹。后来,萧光明战死于访寮之役,李向荣潜渡祖籍广东蕉岭,但“六堆”义军仍战斗到最后一刻。据丘福盛先生《六堆同胞孤军抗日血泪史》记载:“我义勇军由丘凤扬(继) 任大总理,林光福为副总理,钟发春为总参谋,……义勇兄弟也越战越勇,时及正午,全庄无一不中弹,火海沸腾血肉如风雨,硝烟朦胧天日俱昏”。“这个神圣的牙城也被烧成光秃秃的焦土,堪称寸草不留。于今长兴庄被称为‘火烧庄’,其来由也在此”。 在长治火烧庄一役,“六堆”精英牺牲殆尽,其英风伟烈,悲壮之史实,实为客家人硬颈精神之典型。
在日本占据台湾的五十年间,台湾人民的抗日烽火始终没有停息过。广大台湾客家人,亦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他们一有机会,就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弄得日军惶恐不安。抗日战争爆发后,无数台湾省客家人,为驱逐日本侵略者,出生入死,赴汤蹈火。在苗栗、新竹、桃园、屏东、彰化、凤山、诸罗等客家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到处都有客家人保家卫国、驰骋疆场的身影,到处都有客家人为国捐躯、血-染-风采的感人事迹。这些无名英雄、客家乡亲,为台湾的抗日历史谱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五、日据时期客家人不屈的斗争
1895年日本殖民者割据台湾后,台湾省客家人无论身处世界何地,强烈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丘逢甲内渡后,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台湾,赋诗曰:“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重完破碎山河影,与结光明世界缘”。这些诗篇表达了他怀念家乡父老的深情厚意,发奋驱仇复土的悲壮情怀,以及渴望台湾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他给儿子起名“念台”,临终前还嘱咐:“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日本占据台湾时期,不仅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而且在文化上进行野蛮的精神摧残,激起了广大台胞的不满和反抗。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台湾客家人置个人安危以度外,满怀报国之志,以各种方式宣传救亡图存、维护统一的道理。针对日本殖民者实行奴化教育,开办各种类型的学校,很多客家人开办了“书房”、私塾和私立学校,广大师生不顾禁令,偷偷上课,教师用客家话讲授汉文。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台湾青年纷纷成立进步团体,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四川乐山客家人郭沫若等人的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该团发表了《告中国同胞书》,呼号“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
20年代至30年代,台湾文艺进入了新的蓬勃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新文学知名作家,创办了不少进步的文艺刊物。台湾新竹客家人吴浊流,原籍广东蕉岭。他是台湾现代、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对奴役、争取独立和自由的立场和政治倾向,充满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时代精神和热烈的爱国情感,他的代表作、抗战前夕开始创作的小说《亚细亚的孤儿》,对台湾客家人乃至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六、今日台湾客家族群意识强烈
台湾的客家人,是大陆闽粤客家迁插过去的,因而在血脉、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因为两岸客家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中,而且台湾的客家人与闽南人相比,仍属少数。因此,他们的“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显得特别强烈,大大超过大陆客家人。台湾客家人认为,他们的地位不如其他族群,尤其是语言方面,闽南话成为台湾通用的语言,叫“台语”,许多客家人都讲“台语”,尤其是年轻一代。所以,客家人作为弱势族群的危机意识显得相当强烈,担心客家话、客家文化、客家人被同化,而逐渐消失。因此,有一批“客家运动”的倡导者,以抢救客家文化为己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宣扬客家文化,如兴办客家电台、电视台、客家文化杂志、报纸,介绍客家文化;举办各种讲座、演唱会、文体活动,学术研讨会,宣导客家精神;兴建客家文化中心、民族馆,展示客家文化;成立客家文化教育基金会,组织学者输写、收集、出版有关客家乡土文化的书籍、歌谣、画册,等等。这些都能够传播客家文化,使之能在台湾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客家名人录:
一、军政人物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广东香山(今中山市)客家人。
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客家人(在他的作品《回忆我的母亲》里提到)
叶剑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广东梅州客家人
刘亚楼——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人民空军创建者和首任司令员,福建武平客家人
杨成武——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前副总参谋长,福建长汀客家人
吴伯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台湾桃园中坜客家人,祖籍福建龙岩永定县
吕秀莲——前台湾“副总统”,台湾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台湾桃园客家人
马英九——中国国民党主席、台湾“总统”,自称祖先由陕西迁入湖南,是湖南客家人
许信良——前台湾民进党主席,台湾桃园中坜客家人
蔡英文——台湾民进党主席,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枋山乡枫港,是屏东客家望族
苏贞昌——台湾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前台北县县长、台湾屏东客家人
邱议莹——台湾民进党美女“立委”,曾任台“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副主委,屏东客家人
李光耀——新加坡前总理,祖先是广东客家人
他信.西那瓦——泰国前总理,华裔,祖籍广东梅州
二、作家
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四川乐山客家人
吴浊流——台湾现代著名作家,台湾新竹客家人,代表作为小说《亚细亚的孤儿》
林海音——台湾著名作家,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代表作为小说《城南旧事》
三、传媒业
胡文虎——著名侨领,“万金油大王”、香港星岛报业集团创始人,福建龙岩永定客家人
胡仙——胡文虎女儿,香港星岛报业集团前掌门人
四、体育明星
李惠堂——亚洲球王,广东梅州五华县客家人
何雯娜——2008年北京奥运会蹦床女子个人赛冠军,祖籍广东大埔
五、演员、歌手
周润发——香港演员、国际巨星,祖籍广东宝安(现深圳)
钟楚红——香港演员、艺人,祖籍广东博罗
张国荣——香港已故著名歌手、演员,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黎明——香港歌手、艺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 ,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曾志伟——香港演员、主持人、艺人,祖籍广东省江门市
万梓良——香港艺人,祖籍广东宝安(现深圳)
陈小春——香港演员、歌手、艺人,祖籍广东惠州惠阳
钟汉良——香港演员、歌手,祖籍广东惠阳
罗大佑——台湾创作歌手、音乐教父,台湾苗栗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侯孝贤——台湾著名导演,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杨德昌——台湾著名导演,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张小燕——台湾著名女主持人
胡瓜——台湾著名主持人,台湾苗栗客家人
刘若英——祖籍湖南省醴陵(跟马英九一样是湖南客家)
陈建州——又称黑人,台湾主持人,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王心凌——台湾歌手、演员,祖籍广东海陆丰县
陈乔恩——台湾偶像艺人,台湾新竹客家人
范文芳——新加坡模特、演员,新传媒“一姐”
巫启贤——马来西亚歌手,祖籍广东东莞
戴佩妮——马来西亚歌手,祖籍广东海陆丰县
品冠——马来西亚歌手,祖籍广东海陆丰县
刘惜君——大陆女歌手,2009“快乐女声”第5名,广东梅州梅县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