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廓尔喀乘坐的“维玛那”又是什么呢?
诗中写道:“‘维玛那’借助于水银和一种强大的推进气流,确定了在九天航行的路线。它的飞行距离可以是无限的,飞行方向可以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还可以从后往前。”
这不就是可控式太空飞船吗?在这部史诗中,飞船曾多次出现。史诗中在描述英雄阿周那乘坐飞船时:“乘上这太阳形的飞船,阿周那飞升而去。当到达一个凡人看不到的地方时,他发现了数百艘其他飞船。在这个地方,太阳和月亮都不发光,更不用说火炬了。这里巨大的天体就是在地面上观测到的星星。它们在地面上看起来不过像是远方的灯盏……”
有人认为,这是对飞出大气层后的外层空间非常准确的描写。如果目击者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飞行,单凭古人的想像,恐怕是无法写出这样逼真的细节的。
考古学家还发现,古印度典籍中在计算时间上使用了两种与远古时代非常“不适宜”的数学概念——“卡尔帕”和“卡希达”。这是一种什么时间概念呢?“卡尔帕”相当于42.32亿万年,而“卡希达”则相当于30纳秒。人们不禁想问,我们想像中的印度古代先民住着草房、身遮树叶以采果为生。不论是42亿年,还是30纳秒,这样的天文数字他们用得着吗?然而,这个看似不着边际的疑问在核物理专家那里似乎得到了解答。他们认为:在自然界需要用几十亿年或者几十纳秒来量度的只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率。但是我们知道:放射性是法国物理学家于19世纪首次发现的。1942年,物理学家E·费米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难道那些远古时代的印度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度量核物质(例如铀)的技能,还制造了原子弹进行核爆炸?难道他们真的早已目击过诸如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在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核辐射、核裂变的巨大灾难和威力?
印度史诗中这些核爆炸的描述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苏联学者格尔波夫斯基在印度恒河流域研究一具古人体残骸时,曾惊异地发现其体内的放射性比正常人要高出50倍。后来他把这一发现写入自己的着作《古代之谜》中。着名物理学家索迪也曾固执地说:“我相信人类曾经有过多次文明,并早已熟悉了原子弹,但由于误用,他们遭到了毁灭。”而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则认为,在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意外发生了故障而引起子核爆炸。
《摩诃婆罗多》包罗了印度远古时代的众多典籍,在印度一直被视为圣书。古人对高科技事物的描述往往是曲折的反映并带有神话色彩,但其中某些细节的真实性却是难以泯灭的。近年来,不仅在印度,人们在巴比伦、撒哈拉沙漠及蒙古的戈壁滩也相继发现了类似核战争的废墟,甚至在非洲还发现了20亿年前就被开采过的古代铀矿。人们不禁想问:在史前时代的印度,究竟曾发生过一些什么样的事件呢?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