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五公里处。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手书的《醉翁亭记》开头吟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蜂,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指的就是这里。凭着欧阳修的传世名篇,琅琊山名声鹊起。 琅琊山水之美,美就美在欧阳修所说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琅琊山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名扬天下,这里交通方便,社会经济条件好,当地人非常热情好客。历代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如东晋王司马睿;明太祖朱元璋、明嘉靖皇帝;唐代的李德裕、韦应物、李幼卿;宋代的王禹俘、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苏东坡、辛稼轩,明代的宋谦、王守仁、文征明,清代的王士桢、余国权、王赐魁等都曾观光于此。
几百年来,中国社会几经变革,而琅琊山的风光却还是依然美丽如初。神奇的大自然如何造就出这些奇特的山峦和优美的林壑呢?
风景区内主要的山峰有摩陀岭、凤凰山、大丰山、小车山、琅琊山、赵家山等。其中尤以小丰山为最高,海拔三百二十五米,风景秀丽壮观。山与山之间的沟谷延深交错,形成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幽深地貌。
千百万年来,由于造山运动的影响,使琅琊山地区形成了许多壮观的低山、深谷、幽洞、名泉和宽广的水面。据史料记载,早在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大约距今六亿年至四亿年间,琅琊山原是—片汪洋大海。距今四亿年前,随着地壳的运动,琅琊山逐渐上升成为陆地。以后到中生代三叠纪期间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了褶皱及断裂构造。可能在那个时候琅琊山就呈现出现在的地貌轮廓,出现了许多低山、深谷、幽洞,名泉和宽广的水面。
琅琊山的主体岩石以火成岩为主,由于主体的溶岩出霹面积较大,呈现出许多裸露的不同形态的岩沟槽、石芽、石笋,还有隐蔽的溶洞,形成了壮美的岩石构造景观。较为著名的有琅琊洞、归云洞、桃花洞、怀仙洞、雪鸿洞、熙阳洞、秋山洞、重熙洞、花山洞等。这些洞穴,形态各异,有的门窄而洞广;有的奇险而深邃;有的似流云飞瀑;有的如仙人下凡……进入洞内可见碑碣满前,字迹斑斑,使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有飘然欲仙之感。
俗话说:“山无水不活。”这些名泉、雅池和宽阔的湖面,匀称地点缀于琅琊山风景区内,为琅琊山森林公园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在琅琊山地表的冲沟中,常有泉水溪溪。清澈透明,甘甜爽口。较为著名的有紫薇泉、让泉、灌缨泉、醴泉、蒙泉、涵泉、琥珀泉、抱璞泉、游泉、玻璃泉等。身在此山中,亦皆潺潺有声,淙淙作响,犹如弦音出韵,楚楚动听。
这里还有许多供人观赏的池塘,如华法池、白龙池、放生池、明月池、统军池等。面积不大,形状各异。确有“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景象。这里还有许多宽阔的湖面。较大的有位于琅琦山西北部的城西湖,水面面积为十一点五八平方公里。山南侧有红花湖和东部的凤凰湖,深秀湖则位于醉翁亭与琅琊寺之间。
琅琊山最著名的人文景观是醉翁亭。醉翁亭位于琅琊山东麓,是我国的四大名亭之一。醉翁亭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正因为它是北宋年间遗存下来的文物古迹。据记载,公元1045年冬10月至1048年春3月,欧阳修由河北路都转运接察使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山僧智仙同情欧阳修四十岁自称“醉翁”,遂以此名建亭,曰:“醉翁亭”。欧阳修写有《醉翁亭记》一文传世,因其音韵铿锵,脍炙人口,历经九百年辗转吟诵,由此而使醉翁亭名声便传遍南北,孺妇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