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全成皇后,姓钮祜禄氏,本名不详。曾祖父为乾隆朝著名驻藏将军成德,祖父为战功赫赫的将军穆克登布,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满洲镶黄旗人。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曼宁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
关于孝全成皇后的死因,史学家历来争论较多,有些人认为皇后之所以死于非命,全都是因为她的婆婆孝和皇太后。那个时候,孝全成皇后还是全贵妃,正准备生下皇四子,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全贵妃暗中捣了鬼。全贵妃的预产期,原本在生下皇五子的祥妃之后,也就是说,她生下的皇四子,其实应该是皇五子。
当时皇长子早逝,谁要是先生下了儿子,谁的儿子就是事实上的庶长子,日后便有机会登上帝位。于是全贵妃暗暗地动了心思,她找了个太医,想尽办法逼着太医配制了一种催产的药物,这样,她便能早日生产了。后来,她的这个办法还真是管用,果然比祥妃提前七天生下了儿子,也就是皇四子。可是,这事不知道怎么又被皇太后知道了,很可能是那个太医告了密。从此,皇太后与皇后便反目了。而且就在这时,皇后又常与皇帝因小事争吵,弄得皇帝对她很是不满,于是一怒之下夺走了她的权力,皇后失权之后,皇太后便趁机逼着皇后自尽了。
不过,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且不说清宫中对后妃生育管理极严,就以那年头足月婴儿尚且极低的成活率来说,会有哪个后宫女人愿意主动让自己的儿子“早产”呢?这样肯定会增加夭折的概率。再说,理论根据也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庶长子并不一定就能问津帝位。清朝皇位传承与其他皇朝不同,从来没有“立长”的祖制。
又有人说,是太后下了毒。至于太后为何下毒,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和被迫自杀的说法差不多,即皇后为了替父亲讨个官位,便去求皇帝,从而触犯了家法而被太后责备,不同的是皇后没有羞愧自尽,而是太后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不过第二种说法更为流行,即婆媳二人早就关系不和,太后因此用毒酒害死了皇后。相传,道光十五年孝和皇太后六十岁大寿时,道光帝为讨太后欢心,亲自制作皇太后六旬寿颂十章,在太后寝宫寿康宫颂读贺寿。而皇后为了讨得皇帝和太后欢心,也来凑热闹,且她诗词文章无一不精,当下一挥而就,写成《恭和御诗十章》,献给太后。
过了几天,道光帝去向太后请安时,随便聊起皇后赋诗祝贺一事。太后却说:“皇后敏慧过人,未免可惜。”道光帝觉得太后讲得很奇怪。太后又道:“妇女以德为重,德厚方能载福,若仗着一点儿才艺卖弄,恐不是有福之人。”言下之意即是“女子无才便是德”。道光帝听了也没放在心上。但宫中有好事之徒,把太后的这种随意闲聊添油加醋地说给皇后听。皇后有些不高兴,心想:“我乃一国之母,生下皇子,又是皇长子,将来免不了身登大位,我便是皇太后的命,难道能说我没有福分吗?”
才色俱佳的皇后,因道光帝的宠爱,更生骄横之气,太后小看她,便不免心存芥蒂,表面上也就流露出来。有时去寿康宫请安,言语中颇含讥讽。太后一贯养尊处优,当然无法忍受。于是婆媳二人越来越生分了,再加上宫女嫔妃们从中搬弄是非,她们的关系就更加不好了。道光十九年冬,皇后偶受风寒,太后亲自驾临皇后寝宫探视,态度十分慈祥,使道光帝颇觉欣慰。转眼过了元旦,皇后的病已有起色,便坐上风辇去寿康宫叩头谢恩,婆媳二人聊得很开心,关系似乎好转。过了几天,太后派人送了一瓶酒给皇后,皇后喝过后当天就暴死了。照此说法,太后下毒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没有确切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