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街(手机版)
首页 > 奇闻异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仅为失街亭

作者:奇闻街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273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说的是蜀国参军马谡,因刚愎自用而使军事要塞街亭失陷的故事。因为马谡在战前颐指气使,吹嘘自己“熟读兵书,颇知兵甚”;在作战时,他骄傲轻敌,让军队驻扎在山上,舍弃有利地形,不切实际地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副将王平几次劝说都没有用,因而他是个赵括般的危险人物。


    马谡这个危险人物根本不是“杰出将才”,而只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因而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派马谡来时,笑日:“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马谡领命时立过军令状,表示“若有差池”,则“乞斩全家”。但结果他令军队全军覆没,耽误国事,还使诸葛亮险些被司马懿所擒。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正是因为马谡在战前、战时、战后的各种表现的综合,最终造成了马谡的被斩,而马谡的被斩,绝不仅仅是因为失掉了一个小小的街亭。尽管马谡没有畏罪投敌,而且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临死前还留了一份遗书给诸葛亮,使全军官兵感动得痛哭流涕,而诸葛亮最后还是杀了马谡以谢众人。

    但是也有人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明为失街亭,并且将所有过错都加在了马谡身上,但实际上却是孔明的错。的确,街亭一役,损兵折将,甚为惨重。蜀国不得不由战略反攻转为战略防御,这是谁的过错?马谡刚愎自用,固然是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却在孔明身上。是孔明在街亭一役中屡屡失败,最终导致了令人惋惜的历史结局。

    首先,孔明不该派马谡去守街亭,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深知“街亭干系甚大,倘有失,大军皆休”,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邰乃魏之良将”,深恐“马谡不能敌之”,更何况刘备在永安宫托孤时曾明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见,孔明是深知其中利害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虽注重人才,却不能知人善用,这样也酿成了意料之中的悲剧。

    另外,也有人说,其实是孔明并未真正认识马谡的原因。因为平素马谡“好论军事,才气过人”,在征讨南蛮,七擒孟获时,还曾经出谋划策,并且颇有建树,可谓“将才”。但是,没想到,一旦掌管帅印、规划全局时,却是万万做不来的。只有人才就其位,方能显其才。孔明误以马谡为帅才,最终导致千古遗憾。

    还有人说,孔明不该斩马谡。当时蜀主新立不久,南蛮也才刚平静,而“五虎上将”或早逝,或年事已高,蜀国后继乏人。而且大敌当前,正当用人之际,又有“马谡自缚跪于帐前”。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孔明应该给部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若孔明让其戴罪立功,想必马谡也会变得成熟老练。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周文王渭河肃立,魏公子忍辱迎侯生,正由于他们有一颗宽大的心,才引得无数英雄为之折腰。马谡街亭失守,不能不说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但若能平静对待,指陈其错,必能使其大受感化,精神升华。从这个意识上说,失街亭也并非是坏事。

    更有人说,副将王平也是难逃其咎的。王平在战败之后,用计挽回了一些损失,诸葛亮认为其有功,提拔他为参军。实际上,作为马谡的副将,王平虽然在马谡作出将人马驻扎在山上的错误决定后,曾好言相劝,但是最后的妥协行为便是一个错误。错上加错的是,他竟然还独引一小部分人马守重要地段去了。王平作为诸葛亮派到马谡身边的人,明知马谡不按丞相之计办事,而不据理抗争,反而任由马谡按错误之法扎营,自己独自戍边,其中不免有失职之过。所以说,如果失街亭要分责任的话,诸葛亮、马谡各占四,王平应该占二。

    也有人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是为失街亭,而是诸葛亮根本就不想打了,所以才有意让马谡失街亭的。而且马谡之死对诸葛亮是有益的,他为蜀汉撤军提供了一个充足的理由,同时也保全了蜀军的颜面。所以说,对于诸葛亮而言,仅用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马谡,就维护了威望,而且还让马谡直到死都感激他,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高明之处。

上一篇:“借东风”有没有发生过
下一篇:隋朝三征高丽为何无功而返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


站点地图|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7-2021 奇闻街 版权所有 |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