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究竟是谁

    中国历史的早期,现在称为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霸四个时代。中国早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和“帝”,他们在位的时间就是中国开国之初,古人称之为“三皇五帝”时代。

“三皇五帝”究竟是谁


    古人理解的“中国”具有“天地人”静态结构和“五行”运转模式。因此,“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

    后代学者习惯把个人推崇的古皇古帝人选,放人以上八个“座位”中,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三皇五帝”组合。田野考古学所见的中国各地文化面貌,有史以来第一次趋同的时代就是龙山文化时代。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就是“三皇五帝”时代。

    有人说,“皇”的原意是“大”和“美”,不当名词用。战国末期,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开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没有讲出其中的人名。

    还有人说,“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但是不同的史学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时间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也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由于《古微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老的三位帝王。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关于“五帝”的说法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一说法来自《大戴礼记》;还有的说是庖牺、神农、黄帝、尧、舜,这一说法来自《战国策》;另外,也有说是太吴、炎帝、黄帝、少吴、颛项,这一说法来自《吕氏春秋》。

    《通鉴外纪》里却说是黄帝、少吴、颛顼、帝喾、尧。《尚书序》里说的却是少吴、颛顼、帝喾、尧、舜;因为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还有的说是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衣)、白帝(少吴)、黑帝(颛顼)统称五方上帝。

    至于神话中的天神,《山海经》中皆称帝,其后亦有“五帝”之称,如《楚辞·惜诵》有“令五帝”之句,与“指苍天”、“戒六神”并举,皆是指神。《晏子春秋》又有“楚巫请致五帝以明君德”之句,显然皆指天帝。故《史记·封禅书》记载汉高祖刘邦说:“吾闻天有五帝。”即述战国末年流行之说。同时有五色帝之说,秦设祭祀白、青、黄、亦四上帝祠,汉高祖增祀黑帝之祠。至《春秋纬·文耀钩》,五色帝始有名字:“苍帝曰灵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郑玄注《礼记·大传》中有“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之句,即引此诸名为“太微五帝”,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o把地上五帝说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说。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有巢、燧人、庖牺(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