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别名房乔,字玄龄,汉族,唐代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那么房玄龄能稳居相位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因为他勤勤恳恳、事无巨细地工作的结果。因为太宗曾多次假借批评之口,劝说过房玄龄让他多多休息,别累坏了身体。然而,正是因为房玄龄的勤劳,才让太宗放心地让他长期处于相位的。
唐朝沿袭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管军国政令,草拟制策诏命,门下省掌管对政治善否的议论封驳,只有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行政,最有实权,事务也最多。房玄龄是尚书左仆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日夜尽心操劳,只怕有一人失所,一物不当,大事要管,小事也多所过问。
为此,房玄龄曾经受到太宗的批评:“你这个当仆射的,应当多分些事务给别人,朕听说你总是亲自审理案件,大小事情都要过问,哪里忙得过来,你如果累坏了,谁给我当仆射呢?”并下敕令,尚书省的细务属左右丞。只有大事,才向仆射请示汇报。但是不管怎么说,当个好仆射,没有苦干实干精神,是万万不行的。就是总管主要事务,方方面面也是太多了。左仆射毕竟不是皇帝,很难完全超脱。也有人这样回答,虽然勤政是不能少的,但却不是全部,房玄龄的成功还得归功于他不一般的处世之道。
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历史中,当宰相主要是辅佐天子做好两件事:一是理阴阳,育万物,安百姓。古人所谓理阴阳,可说是包罗万象,要旨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顺乎自然,经邦治国,协调各方,使全国上下安定。
二是善于用人,使百官各司其职。房玄龄的英才大略,早就已经显露出来。他十八岁中了进士,授羽骑尉。隋吏部侍郎高孝基素称知人,见到他即向裴矩称赞:房玄龄自己随着秦王攻城圈地,众人都争着去搜集珍宝玩物时,他却先去收罗人才,吸进幕府中。碰到有谋臣的猛将,都暗中同他们结识交好,使他们能发挥出死力来,当秦王府中俊杰大多被外迁时,世民很担忧。房玄龄则说:“府中僚属离去的虽然很多,但都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有王佐之才。假若大王只安安稳稳当个藩王就算了,用不着他;如果要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李世民大惊:“你不说,我差点儿失去此人了!”立即任用他为府属。房玄龄用人不求全,不拿自己的长处去衡量别人,而且不论出身贵贱。坚持了量才录用的公平原则,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华。
房玄龄虽然位及相位,却从不抢别人的功劳,太宗定祸乱,房玄龄从不言自己的功劳;魏征善于谏言,房玄龄便称赞他贤德;李积、李靖善于用兵,房玄龄便重用他们;房玄龄其实也没有什么才能,只不过是会用人、会做人而已。但作为一个处于高位者,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何其不容易啊。也正是因为他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天下能者共同辅佐太宗,使得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他才得了个贤相之名。
历史留给我们足够受用一生的智能,得其精髓,才能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成为洞明世事、人情练达的智者,故俗话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谦和与大略,既是才能,更是气度,关乎根本素质,而一切需有实干方能实现。谦和、大略、实干,这就是房玄龄终生稳居相位的秘诀,也是现代人需要学的立于不败之地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