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舍利真的藏在法门寺吗

       据文献记载,我国境内曾有四大名刹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岱州五台及终南五台之舍利,在唐武宗会昌年间(841年一一846年)灭法时奉朝廷命令被毁坏;泗州普王寺也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沉人洪泽湖中,此三寺的真身舍利已无法见到。惟有法门寺地官是目前国内得以保存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地官。地富于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年)封闭直至这次发掘,1 1 13年间从未被移动过,里面藏有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 舍利是梵文garlra的音译,原意为佛之身骨。以后也指德行高尚的僧人涅檠后,经火化结成的珠状物。佛塔中除了瘗埋佛骨舍利之外,凡佛的“牙齿发爪之屑,顶盖目睛之流,衣钵瓶杖之具,坐处足蹈之迹”,佛教信徒均视为圣物、圣迹,皆可起塔供养,因此舍利塔中,还有佛发塔、佛衣塔、佛钵塔、佛牙塔等,佛骨舍利是佛教徒崇信佛的一种象征。

        如来舍利真的藏在法门寺吗  

          图为唐法华寺地官出土的佛骨舍利。


        舍利源于印度。据我国佛经记载,公元前486年(东南亚佛教徒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45年,与我国相差59年),佛陀率领众弟子离开毗舍离城时已有了重病,最后到达末罗国的都城拘尸那迦,在一条河边洗了澡,并在一处四方各有两棵娑罗树的中间安置了绳床,枕若右手侧身卧着。后来所有的卧佛像(即佛涅架像)都是这样的姿势。当晚佛陀接受了最后一个佛弟子,即婆罗门学者须跋陀罗之后,佛陀涅鬃。佛陀的弟子们按当时的习俗将佛陀的遗体火化。摩揭陀国和释迦族等八国把佛陀的舍利分为八粉,各在他们的本土上建塔安奉。其中摩揭陀国安奉在菩提伽耶的一份,到公元前3世纪,被阿育王取出。

        法门寺是我国著名的古刹,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以北约十公里的法门镇。寺内原有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修葺的十三层八角砖塔一座,1981年8月因霪雨等原因该塔倒塌。法门寺始建何时传说颇多,北魏、北周时名阿育王塔,传说是印度阿育王所建的八万四千塔之一。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公元前271年即位,一生征战,攻伐羯陵迦国~战就屠杀敌方十万余人,血流成河。晚年放下屠刀,皈依佛教,对传播佛教曾作出过重要贡献。据佛典记载,他曾使诸鬼神分取佛舍利,于一日内起八万四千塔。我国僧人曾将中国境内多座佛塔归入阿育王所起塔之列,法门寺塔即其中之一。

        其实佛教传人我国约在东汉明帝时,与阿育王起塔的传说相距三个世纪,显然是我国僧人牵强附会之说。

       法门寺及“真身宝塔”建于何时?根据文献记载来看,有春秋末年、东汉末年和北周三种说法。不过,根据现存法门寺的北魏干佛碑分析,法门寺、塔当修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那时名“阿育王寺”、“阿育王塔”,因瘗臧有佛指舍利,遂成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北周武帝毁佛,法门寺、塔惨遭摧毁。隋文帝杨坚仁寿元年(601年),令天下三十一州立佛舍利塔,法门寺亦在其中。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 1年)开启地宫和修茸寺塔,揭开了法门寺走向兴盛的序幕。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一座石砌塔基的四级木塔建成,唐代皇帝迎奉佛骨的活动也开始出现,法门寺进入鼎盛时期。唐中宗于景龙四年(公元7 10年),曾下诏改法门寺为“圣朝无忧王寺’’,题舍利塔为“大圣真身宝塔”,从此,真身宝塔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重建法门寺塔,考古队于1987年2月28日至1 1月30日进行了发掘。这次考古发掘最主要的收获是发现和清理了法门寺地宫。地宫位于塔基的正中部,南端超出塔基范围,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肩室及后室秘龛组成,略呈长“甲”字形,总长二十一点一二米,各段宽两米至二点五米不等。整座地宫结构复杂,用材讲究,雕饰精美。在目前全国已发掘的塔基地宫中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三室制的地宫,显然是模拟人间埋葬皇帝的最高规格的墓室构筑的。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遗物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四枚佛指舍利;二是为供奉舍利而奉献的物品。奉献的物品有金银钢铁器、瓷器、玻璃器、珠宝玉器、漆木器、石质器、杂器以及大量的纺织品和货币。这些佛教圣物,除两通石碑立寸:隧道后部外,其余均出口前、中、后室,以贮藏佛指舍利的阿育王塔(前室)、灵帐(中室内)、入重宝函(后室内)为中心,放置颇有规律。由于都是唐代皇室贡奉的物品,所以数量大、等级高,錾文内容丰富,为稀世珍品。 这次发掘共发现佛指舍利四枚。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指舍利是古印度摩羯陀国孔雀王朝时,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教,建塔重瘗释迦牟尼舍利时传人中国的。这次发现的佛指舍利,共有四枚一枚为“真骨”,三枚为“影骨”。“影骨”是佛家为了保护真身和供人供养而特制的影射之骨,其作用同真骨是同样的。四枚佛指舍利均为唐代帝王迎奉的原物,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佛指舍利。

       从现在已发掘的几十座塔基地宫资料来看,在北魏时盛放舍利的容器是玻璃瓶、钵等,置于石函之中。那时还未发现有地官建筑,而是直接埋人塔基夯土之中。隋代时,一般仍采用瓶罐等盛放舍利,但是有些属隋文帝敕封建立的舍利塔,则有专为盛放舍利而制作的涂金蛊顶铜盒,外面是石函,石函上雕刻四天王力土和佛弟子等,已有简单的地宫。到了唐代,在舍利埋藏制度上有了划时代的变化,形同墓室的地宫正式出现,还使用了金棺银椁盛放舍利,完成了民族化形式的转变,这一变化最迟在武则天时已经完成,而且与法门寺有关。据唐释道宣《集神州塔寺三宝藏通录》记载,显庆五年(660年)春三月,敕取法门寺舍利往洛阳宫中供养,“皇后(武则天)舍所寝衣帐直绢~千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数九重,雕镂穷奇”。

       关于法门寺塔舍利的迎奉情况,在地官出土的(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中有简要叙述,有关佛典也有记载。扼要举例如下:

        北魏时,岐守拓跋育“初启塔基申供养”。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令全国三十一州立佛舍利塔,岐州凤泉寺(即法门寺)亦在其中,并有感应事迹。

       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岐州刺史张德亮奏请建殿以覆塔基i太宗诏许之,开启地宫出佛舍利。

       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僧人智琮、慧辨请出舍利,帝许之。寺塔所出舍利,形状如上指初骨,长可二寸。

       显庆五年(660年)三月,敕请舍利往东都洛阳入内供养。皇后(武则天)为舍利造金棺银椁。至龙朔二年(662年)送还本塔。

       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复请舍利至禁中,奉于内殿。

       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春,诏出无忧王寺(即法门寺,无忧王即阿育王)佛指骨,迎置禁中。复送诸寺示众,倾都瞻礼,施财巨万。二月遣使送还,复葬故处。

      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十一月,功德使上言,请迎风翔法门寺培佛指骨。十二月遣使迎之。次年正月,迎佛指骨至京,于禁中供养三日,又历送诸寺,王公士庶争先舍施。

       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八月,得舍利于法门寺塔下,咸通十四年(873年)三月,敕使诣法门寺迎佛骨。四月八日抵京,人禁中供养三日,出置安国、崇化寺,宰相以下竞施金帛,不可胜记。咸通十四年十二月,送佛骨还法门寺。僖宗乾符元年(874年)正月,佛骨及诸供养物安置于塔下地官。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仅在唐代迎送法门寺塔舍利就达七八次之多。而且都是皇帝亲自参与其事,每次迎送,上至帝王、下至庶人都竞相施舍。所以法门寺塔地宫中集中了一批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平的物品,有许多是前所未见的稀世珍品。

       除了佛指舍利外,法门寺地官还出土珍贵文物一千多件,许多都是国内罕见的一级文物。因此,法门寺地官被认为是继秦兵马俑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发现。出土文物中有属于唐皇室监制和内库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均为供养器和法器,数量仅次于西安何家村窖藏金银器,系列性、集群性很强,是目前发现的唐代品级最高的金银器。其中一套十三件的金银茶具,包括烹煮、点茶、碾罗、贮茶、贮盐、烘焙等制、储、饮全过程,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长达一点九六米的鎏金四股十二环迎真身银锡杖,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珍藏佛指舍利的金银宝函、金银棺椁也惟此能见。其中安置第三枚佛指舍利真身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大曼荼罗会图像,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图。

       秘色瓷是越窑专为皇室烧造的宫廷用瓷,因其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秘而不宣”,故谓之“秘色瓷”o秘瓷究竟为何物,过去一直不太清楚,而且也一直认为秘瓷制作最早在五代。地宫中出土的十六件秘色瓷,与石刻物帐碑上的记载相符,揭开了千百年来蒙盖在秘色瓷上的神秘面纱,不仅将秘色瓷制作的时代提早到唐代,而且也为秘色瓷的鉴定提供了标准器物。它也是世界上发现有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用瓷器。

       地宫中出土的七百多件唐代丝织品,有绫、罗、绸、缎、纱、绢、绮、绵、缯等十几种品类和蹙金、蹙银、平绣、贴绣、织金、织银、盘金线等十多种工艺,是目前世界上古代丝绸品类和工艺品种最多的一次考古发现。其中的武则天金兰绣裙,堪称世界奇观。地宫中出土的十三枚玳瑁币,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为珍贵的古代货币晶类。来自罗马、阿拉伯地区的玻璃器,在唐代文物中更是绝无仅有。总之,地宫中文物自唐懿宗、僖宗按照佛教最高仪规送入之后,再未开启移动过。因此,地宫中文物陈列方式,可以说是世界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等级最高的曼荼罗密宗仪规。

       法门寺佛事兴旺,帝王在此迎奉佛骨多达七次,每次迎佛都赐予寺院一笔丰厚的财物,从而促进了寺院建设的发展。经过多次修筑增建,唐代的法门寺,规模达到全盛,形成著名的“二十四院”,寺中僧徒也达五千之多。寺域广阔,殿堂辉煌,真身宝塔宏伟壮丽,成为关中乃至全国的著名大型佛教道场,也是少见的国家级的宗教寺院。尤其是它与长安统治中心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它得以在唐代社会生活中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